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舞筵的意思、舞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舞筵的解釋

舞蹈時鋪地用的席子或地毯。《舊唐書·西戎傳·波斯國》:“自 開元 十年至 天寶 六載,凡十遣使來朝,并獻方物。四月,遣使獻瑪瑙牀。九年四月,獻火毛繡舞筵、長毛繡舞筵、無孔真珠。” 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詩:“魚吹細浪搖歌扇,鷰蹴飛花落舞筵。”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籍中有 吳宜 者, 王 之所狎也。一日,三司燕集,大合樂於公廳。 吳 方舞遍, 實之 被酒,直造舞筵,攜之徑去,旁若無人。” 宋 張先 《菊花新》詞:“常恐舞筵空,輕化作、彩雲飛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舞筵”是古代中國,尤其是唐代用于歌舞表演的特定場所或設施,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如下:

1.基本定義

2.曆史與用途

3.文化意義

4.材質與工藝

“舞筵”是唐代文化融合與藝術繁榮的縮影,既反映對外交流(如波斯貢品),又體現本土審美(如詩畫中的運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形制或曆史案例,可參考《舊唐書》相關記載或唐代詩文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舞筵

舞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舞”和“筵”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是舞(舟)和筵(⺮),筆畫分别是10畫和12畫。

舞筵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宴會文化,指的是宴會上舉行舞蹈表演的地方或場合。在古代社交場合,常常會以舞蹈為娛樂活動,成為各種慶典、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舞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舞筵」,整體結構相同,隻是筆畫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

在古時漢字的寫法中,舞字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會有不同的變化。例如,在戰國時期的銘文中,舞字可能由三十四劃組成。而到了隋唐時期,則演變為如今的十畫。筵字的古代寫法也有所變化,例如在金石文中,筵字的下部分會寫成「⺭」而不是「⺮」。

例句:

1. 當晚的舞筵上,他們表演了一支華麗的古典舞。

2. 在宮廷的舞筵上,他展示了他獨特的舞技。

組詞:

舞會、舞蹈、筵席、筵開酒宴

近義詞:

舞會、舞廳、舞台

反義詞:

宴會、酒宴、宴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