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擡舉的意思、不識擡舉的詳細解釋
不識擡舉的解釋
指責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視自己對他的優待或禮遇。《封神演義》第七回:“這賤人不識擡舉!朕着美人歌舞一回,與他取樂玩賞,反被他言三語四,許多話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這都説的是甚麼話!票子傳着倒要去,帖子請着倒不去,這不是不識擡舉了!” 魯迅 《華蓋集·并非閑話(三)》:“記得幼小時候住在故鄉,每看見紳士将一點騙人的自以為所謂恩惠,頒給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謝時,則斥之曰‘不識擡舉!’”
詞語分解
- 不識的解釋 .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闵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
- 擡舉的解釋 .高舉;舉起。 唐 元稹 《高荷》:“亭亭自擡舉,鼎鼎難藏擪。” 唐 羅隱 《春風》詩:“但是粃糠微細物,等閒擡舉到青雲。” 元 馬緻遠 《任風子》第二折:“一隻手揪住繫腰,一隻手揝住道服,把那廝輕輕
網絡擴展解釋
“不識擡舉”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形容人不知感恩、不珍惜他人給予的善意或優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不識”(不知道/不理會)和“擡舉”(賞識、提拔或禮遇)組成,字面意為“不理會他人對自己的重視或恩惠”,引申為對他人的好意或幫助缺乏感激之心,甚至表現出輕蔑态度。
2. 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第七回:“這賤人不識擡舉”,後在《西遊記》《儒林外史》等文學作品中亦有使用。
- 語境: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不知感恩,如上級對下屬、長輩對晚輩的失望表達,或對他人拒絕好意時的責備。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不識好歹、不中擡舉。
- 反義詞:感恩戴德、知恩圖報。
4. 使用注意
該詞含貶義,語氣較強,多用于口語或非正式場合。例如:“他拒絕公司破格提拔,領導直言其‘不識擡舉’”。需注意使用對象和場合,避免冒犯他人。
5. 其他形式
- 繁體寫法:不識擡舉(“擡”為“擡”的繁體字)。
- 歇後語:如“水豆腐掉到灰裡——吹不得,拍不得”,暗喻難以應對“不識擡舉”之人。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封神演義》《西遊記》相關章節,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識擡舉是一個描述某人不懂得感恩和珍惜别人幫助的成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且(八),共有15個筆畫。這個成語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孟子》一書中。
繁體字“不識擡舉”是此成語的另一種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需要了解古漢字的構造才能正确書寫。例如,“不識擡舉”中的“識”字在古代寫作“認”,而“舉”字的古代寫法為“擧”。
例句:他不識擡舉,總是忘記别人的幫助和恩情。
這個成語可以與“不知感恩”、“忘恩負義”等類似的詞語一起使用。而與其相反的詞語,則可能是“感恩圖報”、“懂得珍惜”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