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稱兵的意思、稱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稱兵的解釋

[take up arms;start war] 興兵,指采取軍事行動

詳細解釋

舉兵。謂動用武力,發動戰争。《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稱兵叛亂,所惑者廣。” 唐 吳筠 《經羊角哀墓作》詩:“神道不相得,稱兵解其紛。”《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 婁都爾蘇 既為 博囉 所庇,必稱兵犯闕。” 柳亞子 《哭仲穆》詩之一:“ 伯仁 再世終無命, 張角 稱兵敢跳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稱兵”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興兵、采取軍事行動,即發動戰争或動用武力。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主動挑起戰事的行為。

  2. 詞源與結構

    • 詞性:動賓短語(“稱”為動詞,“兵”為賓語),表示“舉兵”的動作。
    • 古籍出處:最早見于《禮記·月令》:“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反映古代對軍事行動的禁忌。
  3. 語境與用例

    • 曆史文獻:如《左傳·襄公八年》記載楚國質問蔡國:“女何故稱兵于蔡?”;三國嵇康《管蔡論》提到“稱兵叛亂”。
    • 實際造句:如“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例句),多用于描述非正義的軍事行動。
  4. 文化内涵
    古代強調“稱兵”需符合天時與道義,如《禮記》指出孟春之月不宜動兵,否則招緻災殃,體現天人感應思想。

“稱兵”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背景判斷其褒貶色彩。若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漢典》《禮記》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稱兵》這個詞的意思 稱兵(chēng bīng)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招募、征召并核定兵員的數量。在軍事上,它是指統計和記錄士兵人數以及進行兵員調配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稱兵》這個詞的部首是「⺮」(zhú)。 它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刀」(dāo)。 根據筆畫統計,《稱兵》這個詞一共有8筆。 來源和繁體 《稱兵》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至中國傳統的文化和軍事制度。它記錄了古代戰争中對兵員數量的統計與記錄。 在繁體字中,《稱兵》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稱兵》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根據具體年代和文字版本的變化,《稱兵》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字形和書寫形式。 例句 1. 在戰争中,統計兵員的數量十分重要,這需要進行準确的《稱兵》。 組詞 與《稱兵》相關的組詞有: 1. 兵員(bīng yuán):指士兵或軍人。 2. 稱量(chēng liáng):指使用權衡或測量工具進行準确計量。 3. 稱職(chēng zhí):指工作或職責勝任、合格。 近義詞 與《稱兵》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征兵(zhēng bīng):指招募兵員。 2. 計兵(jì bīng):指統計和記錄兵員數量。 反義詞 與《稱兵》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缺兵(quē bīng):指兵員不足。 2. 解兵(jiě bīng):指解散已征召的兵員。 這就是關于《稱兵》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