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银法的意思、纲银法的详细解释
纲银法的解释
明 代中叶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岁费征收办法。始于 正德 十五年(公元1520年),行于 福建 。其法为将全县代役岁费,分为正、杂两纲(部分),照丁四粮六比例分派银两,全部缴于官府。后为“一条鞭”法所代替。
词语分解
- 纲的解释 纲 (綱) ā 提网的总绳。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纲。纲领。纲目。纲要(.提纲;.概要)。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 生物学分
网络扩展解释
纲银法是明代中叶推行的一种赋役改革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它是明代在南方地区实施的代役费用征收办法,核心是将原本按劳役征收的方式转化为按银两折算,属于赋役货币化改革的重要阶段。
-
实施背景与时间
始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最早在福建地区试行。这一制度与当时赋役繁重、地方财政混乱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
具体征收方式
- 将全县的代役费用分为“正纲”和“杂纲”两部分(即主要项目和杂项);
- 按“丁四粮六”比例分摊:即40%按人丁数征收,60%按田粮面积征收;
- 所有银两统一上缴官府,由官方统筹支配。
-
历史意义与演变
纲银法简化了赋役征收流程,推动了实物劳役向货币税的转变,为张居正推行更彻底的“一条鞭法”改革奠定了基础,最终在万历年间被后者取代。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历史文献记载,内容因权威性不足未予采用。如需更深入研究,建议查阅《明史·食货志》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纲银法》是一个词组,意思是指一种关于纲银使用和管理的法律规定。它由三个汉字组成:纲、银、法。
- 「纲」是一个汉字,部首是「纻」,总共有七个笔画。它的意思是指事物的主要线索、要点或纲领。
- 「银」也是一个汉字,部首是「钅」,总共有十个笔画。它的意思是银子,指的是一种贵重的金属。
- 「法」是一个汉字,部首是「水」,总共有八个笔画。它的意思是规则、法律或法则。
《纲银法》这个词的来源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法律制度。在古代,中国使用纲银作为货币流通的主要方式,而《纲银法》则是对纲银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的法律。
关于繁体字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纲」的繁体字是「綱」,「银」的繁体字是「銀」,「法」的繁体字是「法」。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些字的基本形状和意义是相似的。
以下是一个关于《纲银法》的例句:根据《纲银法》,商人必须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使用和交易纲银。
与《纲银法》相关的组词有:纲要、银行、法规、法律。
近义词可以包括:银行法、纲领法、纲领性法律。
反义词可能是:非纲银法、违法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