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正行義之士。 唐 李白 《明堂賦》:“明君暗主,忠臣烈夫。威政興滅,表示賢愚。”
“烈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剛正行義之士,即性格剛強正直、堅守道義的人。該詞由“烈”(剛烈、正直)和“夫”(成年男子)組合而成,強調品性與氣節。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李白的《明堂賦》:“明君暗主,忠臣烈夫。威政興滅,表示賢愚。”。此處通過對比明君與昏君,突出烈夫作為忠義典範的形象。
字義分解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描述,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近義詞包括“義士”“忠烈”,反義詞則與“奸佞”“懦夫”相關。
“烈夫”一詞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氣節與道義的推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義色彩。
烈夫是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詞彙,其意思是“熱血勇敢的男子”或“具有猛烈志向、堅韌意志的男人”。該詞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火”和“夫”,其中“火”表示熱情、激情,而“夫”表示男子、丈夫。
根據筆畫的拆分,“烈夫”一詞的“烈”字共有11畫,其中包括“火”字的4畫和“列”字的7畫,“夫”字則有4畫。因此,“烈夫”一詞的總筆畫數為15畫。
“烈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使用。在古時候,烈夫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大多采用了現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然而,由于古代字體風格的差異,烈夫的寫法也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下面是一個繁體字的寫法示例:烈夫(烈伕)
例句:
1.他是個真正的烈夫,總是冒着生命危險去保護他人。
2.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烈夫為了國家和家人付出生命的故事。
組詞:
1.烈士:指在戰争、革命或其他鬥争中,為了國家、民族或人民事業而犧牲的英勇的人。
2.烈火:指火勢猛烈,熱力強烈的火焰。
3.烈日:指炎熱的太陽。
近義詞:
1.英勇:指勇敢、勇氣充足。
2.豪傑:指有英雄氣概和才幹的人。
反義詞:
1.怯夫:指膽小、懦弱的男子。
2.軟弱:指意志薄弱,沒有堅定的決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