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的意思、潛心的詳細解釋
潛心的解釋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 專心
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三國志·向朗傳》
潛心專力。——清· 劉開《問說》
潛心研究
詳細解釋
亦作“潛心”。專心。 漢 揚雄 《法言·問神》:“敢問潛心於聖。”《三國志·蜀志·向郎傳》:“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宋 蘇籀 《栾城先生遺言》:“想爾時與 坡公 同學,潛心稽考,老大著述大成。”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二》:“佛教雖盛極一時,真能潛心内典的和尚卻有許多不自由。”
詞語分解
- 潛的解釋 潛 á 隱在水面下活動:潛水。潛泳。潛壩。潛行(a.在水面以下行動;b.在外邊秘密行動)。 隱藏的,秘密地:潛藏。潛伏。潛遁。潛逃。潛力。潛心。潛師。潛在。潛台詞。潛移默化。 姓。 筆畫數:; 部首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潛心”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釋義
“潛心”指集中精力、專心緻志地從事某項活動或研究,強調排除外界幹擾,深入專注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包含:
- 專注投入:将全部心思沉入某一領域,如“潛心學問”“潛心創作”。
- 隱匿深藏:本義含“隱沒于深處”,引申為心無旁骛、不為外物所動。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權威詞典解釋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用心專一,深沉專注:~研究 | ~典籍數十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 《漢語大詞典》:
“謂專心從事,不露形迹。亦指隱藏本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
“隱藏其心。引申為專心緻志。”
(例:《三國志·蜀志·向朗傳》:“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四、用法與近義詞辨析
- 典型搭配:
- 潛心+研究/修煉/著述/修行(後接動詞性賓語)
- 潛心+學問/藝術/經典(後接名詞性賓語)
- 近義詞:
- 專注:強調注意力集中,但未必含“隱匿”義。
- 鑽研:側重深入探究,更具主動性。
- 笃志:強調志向堅定,與“潛心”的“隱匿”義不同。
五、文化内涵
“潛心”承載中國傳統文化中内斂修持的價值觀,如儒家“格物緻知”需潛心體悟,道家修煉講求“潛居抱道”。其隱含“收斂鋒芒、厚積薄發”的智慧,與“十年磨一劍”的治學精神相契。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016).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94).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2014).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潛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án xīn,表示用心專一、深沉,強調長時間專注于某一領域或目标。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詞性:動詞(偏正式結構,作謂語或狀語)
- 含義:指專心緻志、全身心投入于某事,如學術研究、工作或修行等。帶有褒義色彩,常用于形容專注且持之以恒的狀态。
- 示例:
- 他長年累月潛心工作,終獲突破。
- 張教授潛心鑽研古典文學,著作頗豐。
二、字義拆解
- 潛:本義為“隱于水下”,引申為“隱藏、專注”。
- 心:指思想、精神。
組合後,“潛心”意為将精神深藏于某件事中,不受外界幹擾。
三、引證與出處
- 漢代揚雄《法言·問神》:
“昔乎仲尼潛心于文王矣,達之。”
(孔子專心研究周文王的學說并融會貫通。)
- 《三國志·蜀志·向朗傳》:
“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向朗專注研讀典籍,勤奮不懈。)
- 清代劉開《問說》:
“潛心專力,以事斯語。”
(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學問。)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埋頭、專注、孜孜不倦、廢寝忘食。
- 反義詞:遊手好閑、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五、使用場景
- 學術研究:
“潛心典籍”“潛心稽考”。
- 工作與修行:
“潛心專力”“潛心内典”。
- 日常學習:
“他埋頭用功,潛心學習外語。”。
六、總結
“潛心”強調專注的深度與持久性,常用于描述對學問、事業或修行的全身心投入。其核心在于排除幹擾,将精力集中于目标,體現了一種“靜心深耕”的精神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
愛護褒義鄙璧晖常班唇輔相連彈體底貨低欄砥柱中流追琢獨具一格獨殺負責裹頭涵星研胡問遂礓石加食唶惋皆悉矜清繼褰餽攜昆吾鋒浪投連镳并駕兩清連婚淩躐流火龍艦羅蘭戮殺闾師髦子孟豬門下描眉畫眼邈緜奶母千颦秋田确然不羣日久年深融昭視如敝屐識途實土水輾死氣酥乳太原市天工人代恬虛惘然委雲相抵歇斯底裡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