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山的意思、浮玉山的詳細解釋
浮玉山的解釋
亦省稱“ 浮玉 ”。1.傳說仙人居住的地方。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初入太湖》:“又雲構 浮玉 ,宛與 崑 閬 匹。”原注:“ 太湖 乃仙家 浮玉 之北常。”
(2).指今 江蘇省 鎮江市 的 金山 、 焦山 。 宋 蘇轼 《甘露寺彈筝》詩:“白浪翻空動 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志·記鎮江府金山》:“ 焦山 大江環遶,每風濤四起,勢欲飛動,故 南朝 謂之 浮玉山 。” 清 王士禛 《海門歌》:“中流一島號 浮玉 ,登高眺遠何茫茫。”
詞語分解
- 浮的解釋 浮 ú 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浮橋。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兒。浮土。浮雕。 空虛,不切實:浮誇。浮華。 不沉靜,不沉着:輕浮。浮躁。 暫時的:浮記。浮支。 可
- 玉山的解釋 中國台灣島山脈。北起三貂角,南接屏東平原,長約公裡。主峰玉山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公裡,海拔米,不僅為台灣最高山峰,也為中國東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林分布,材用、藥用和化工用植物資源豐富詳細
網絡擴展解釋
浮玉山的含義可從地理、傳說及文學意象三個層面綜合解析:
1. 地理指向
- 浙江天目山:古稱浮玉山,位于浙江省臨安市,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因東西峰頂有池得名“天目”,以“大樹華蓋”聞名。
- 江蘇鎮江金山、焦山:宋代文獻及詩詞中常将鎮江的金山、焦山合稱浮玉山,尤其焦山因江水環抱,風浪中如浮玉而得名。
2. 神話與《山海經》記載
- 《山海經》描述浮玉山位于句餘山東五百裡,北望具區(太湖),東望諸毗,山中有異獸“彘”(虎身牛尾,食人),苕水發源于此,注入太湖。
- 傳說中為仙人居所,唐代陸龜蒙稱太湖周邊為“仙家浮玉之北常”。
3. 名稱由來考據
- 或源于山石如玉光澤的視覺特征,或與古代産玉相關。如浙江廣德小梅嶺(良渚文化玉礦)産梅嶺玉,可能與“浮玉”之名有關。
4. 文學意象
- 蘇轼、陸遊等詩人常以“浮玉”指代鎮江金山、焦山,如“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觀”(陸遊)、“撞鐘浮玉山”(蘇轼)。
該詞兼具現實地理與神話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浙江天目山為曆史古稱,江蘇金山、焦山屬文學雅稱,而《山海經》中的浮玉山則屬神話地理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玉山,這個詞指代一座山峰或山脈,同時也可以引申為一種美麗、雄偉的景色。下面給出該詞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一些相關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雨)
- 筆畫數:14畫
來源和繁體:
- 《莊子·外物》:“袨熠其若浮玉山也。”
- 繁體字:浮玉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中,浮玉山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浮”字的舊體為"浮",字形形似水中浮起的樣子;“玉”字的舊體為“王”,字形中央為一塊玉。而“山”字的舊體形狀較為簡潔,類似于山峰的輪廓。
例句:
- 這座浮玉山猶如一顆寶石鑲嵌在大地之中。
- 他眺望着遙遠的浮玉山,心中充滿了向往和歡喜。
組詞:
- 浮雲、浮動、浮梁、玉石、山水、山峰
近義詞:
- 青山、美麗、雄偉、壯麗、秀麗
反義詞:
- 平地、丑陋、兇險、陡峭、荒涼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