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隱的意思、韬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隱的解釋

隱藏不露。《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内察形便,然後可克。” 北齊 劉晝 《新論·韬光》:“能韜隱其質,故緻全性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韬隱"是由"韬"與"隱"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特指雙重隱藏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皇甫谧傳》,本義指将光芒藏于劍鞘之中,後引申為賢者隱遁不仕的行為規範。現代漢語中主要包含三層内涵:

一、器物層面的物理隱匿 指将珍貴物品收存于隱蔽容器,如《宋史·輿服志》記載的"韬隱玉冊"制度,即用特制匣盒保存皇家典籍。

二、人才潛藏的社會現象 《文心雕龍·程器》篇提出"文人韬隱,猶玉在璞"的論斷,強調才智之士在未遇明主時應保持内斂狀态。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薦舉文書,如《全唐文》收錄的舉賢狀中多次出現"懷韬隱之志"的表述。

三、哲學層面的修養境界 《周易·系辭》"君子藏器于身"思想是其理論基礎,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闡釋為"韬光晦迹,以俟其時"的處世智慧。明清時期衍生出"韬隱齋""藏拙亭"等文人書齋命名傳統。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和傳統書畫題跋,如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唐寅《山路松聲圖》即有"韬隱林泉"的款識。在語言學層面,《漢語大詞典》将其歸入"行為動詞"與"狀态形容詞"的雙重詞類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韬隱”是一個由“韬”和“隱”組成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隱藏不露,強調在特定情境下收斂鋒芒、保持低調的智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韬:原指弓或劍的套子,引申為隱藏、收斂,如“韬光養晦”中的用法。
    • 隱:意為隱匿、不顯露。兩者結合後,“韬隱”指通過隱藏自身實力或意圖,達到保全或制勝的目的。
  2. 曆史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提到“當令外自韬隱,内察形便”,指軍事策略中隱藏真實意圖以伺機行動。北齊劉晝在《新論·韬光》中進一步闡釋:“能韬隱其質,故緻全性也”,強調收斂鋒芒對保全本性的作用。

  3. 應用場景

    • 軍事策略:如三國時期陸遜協助呂蒙“韬隱驕敵”,最終奪取荊州。
    • 處世哲學:用于形容個人在複雜環境中保持低調、避免招搖的智慧,類似“大智若愚”的處世态度。
  4. 近義與關聯概念
    與“韬光養晦”“深藏若虛”等成語含義相近,均強調隱藏才能或意圖,但“韬隱”更側重主動的隱藏行為,而非被動掩飾。

總結來看,“韬隱”既是古代軍事謀略的體現,也蘊含道家“以柔克剛”的哲學思想,適用于需要審時度勢、收斂鋒芒的情境。

别人正在浏覽...

八蠶白棘白戰家冰上曲棍球畢宿駁回不拘不可否認承襲蹴伏淡飰颠舛獨峰駝餓漢訛號房牖凡韻服勁敷張更唱疊和共侶話私毀薄會禀回雁峰教軍夾食伎兒京關金雞勒積微緻着诓嘴昧旦泯蕩狃恩千金起爆萋斐成錦棄官請吉如夢初醒潤膚膏弱情騷思沙雞賞一勸衆燒丹煉汞少妻石圅霜缯栓劑書聲琅琅死僇絲絇台輔泰甯縧脫小獲遐僻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