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癃的意思、罷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癃的解釋

(1).老病殘疾,不能任事。《漢書·食貨志上》:“ 漢氏 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癃鹹出。” 顔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雖老病者,皆復出口算。”《漢書·陳湯傳》:“上召 湯 見 宣室 。 湯 擊 郅支 時中寒病,兩臂不詘申……辭謝曰:‘将相九卿皆賢材通明,小臣罷癃,不足以策大事。’” 清 劉大櫆 《胡孝子傳》:“母中歲遘罷癃之疾,長卧牀褥。”

(2). 漢 時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史記·項羽本紀》“ 蕭何 亦發 關中 老弱未傅悉詣 滎陽 ” 裴駰 集解引 三國 魏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各從其父疇内學之。高不滿六尺二寸以下為罷癃。”

(3).指駝背。《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躄者至 平原君 門,謂曰:‘……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 司馬貞 索隱:“罷癃謂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一說,指跛足。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四》:“躄非背疾,則罷癃之病非腰曲而背隆高也。罷癃即指躄而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罷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 老病殘疾,無法承擔事務
    該詞常指因年老或疾病導緻身體衰弱、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例如《漢書·食貨志》提到“罷癃鹹出”,指漢代即使老弱病殘者仍需繳納賦稅。

  2. 漢代成丁标準中的特殊群體
    漢代規定,男子年滿23歲需登記服役,但身高不足六尺二寸(約1.4米)者被稱為“罷癃”,可免除部分勞役。此标準見于《史記·項羽本紀》裴骃集解引如淳的注釋。

  3. 身體畸形或殘疾的代稱
    具體指駝背或跛足,存在兩種說法: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司馬貞索隱解釋為“腰曲背隆”的駝背;
    • 清代學者王念孫則認為指跛足,因原文語境涉及躄者(跛腳人)。

補充說明:該詞反映了古代對弱勢群體的分類标準,兼具生理特征與社會身份的雙重含義。不同文獻對具體指代的殘疾類型存在争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用來描述一種病症。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罷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罒”和“癶”。前者表示罩子,後者表示步伐。總體來說,這個詞共有13個筆畫。 來源:《罷癃》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領域。罷癃是一個古代描述尿液無法排盡的病症的專業術語。 繁體:在繁體字中,罷癃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罷癃》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他得了罷癃多年,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 組詞:與《罷癃》相關的組詞還包括罷病、癃病、尿癃等。 近義詞:在古代漢語中,罷癃的近義詞有罷病、畜病、緻黃等。 反義詞:罷癃的反義詞是正常排尿。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