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有的意思、撫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有的解釋

據有,占有。《左傳·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國 ,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我 太祖 承運龍興,弘濟八極,是用應天順民,撫有區夏。”《左傳·成公十一年》“使諸侯撫封” 晉 杜預 注:“各撫有其封内之地。”《三國演義》第七三回:“今已撫有兩 川 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讨國6*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撫有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撫有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撫”與“有”組合而成,意為安撫并擁有、據有,多用于描述統治者對疆域或民衆的掌控,帶有懷柔與治理并重的意味。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1. 撫:本義為用手輕按或撫摸,引申為安撫、撫慰、安定。《說文解字》釋“撫”為“安也”,強調通過溫和手段使對象歸順穩定。
  2. 有:表示占有、領有、統治,指對土地、人民或權力的實際控制。

典型用例與權威釋義

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尤以《左傳》為經典書證:

“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左傳·襄公十三年》)

此句記述楚共王功績,“撫有蠻夷”指其以懷柔政策安撫南方少數民族并使其歸附統治。東漢服虔注:“撫有,謂撫而有之”,即通過安撫實現實際占有。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亦引此例,強調“撫有”蘊含“以德服人”的治理智慧。

詞義演化與語境特征

“撫有”屬政論性文言詞彙,隱含“恩威并施”的統治策略:


權威參考來源

  1. 《左傳·襄公十三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原始文獻用例,奠定詞義基礎。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釋“撫”為“安也”,奠定核心語素義。

  3. 《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宋·朱熹)

    引《左傳》證“撫有”的德政内涵。

  4.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校注)

    現代權威注本,解析“撫有”的治理策略。

網絡擴展解釋

“撫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撫有”表示據有、占有,強調通過安撫或治理手段實現對某一地域或群體的掌控。例如:

二、語源與用法

  1. 古代政治語境:常見于史書或經典文獻,多描述諸侯、帝王通過安撫手段擴展疆域或鞏固統治。如《左傳·成公十一年》杜預注“各撫有其封内之地”,強調諸侯對封地的治理。
  2. 構詞解析:
    • 撫:本義為輕按、安撫(如“撫摩”“撫慰”),引申為治理、保護(如《漢典》解釋“扶持,保護”)。
    • 有:表示存在或占有,組合後形成“通過安撫手段取得并占有”的複合含義。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文言詞彙,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治理”“掌控”等現代詞彙替代。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卑侮遍及勃解策勳趁熱打鐵赤汗充棟盈車鉏犁得人點天燈電影機疊重二齊服匿高拱篙橹寡情薄意海禁紅衣花拳湖湘簡亮驕恥靜慮錦心繡口九鼎一絲拒馬叉子可着寇剽困學狼吞虎噬樂恺戀纏簾栊寥亮龍床螺栓帽沒下場南園十先生捏兩把汗逆知鉗梏欽罰栖屑沙隄折齒省約水苔樹栽子鐵紗僮隸銅照投卵擊石突過畏明無跌祥氛跣行潇飒笑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