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僮隸的意思、僮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僮隸的解釋

奴仆。《魏書·高謙之傳》:“居家僮隸,對其兒,不撻其父母;生三子,便免其一。”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爵勳逮僮隸,簪笏自懷綳。” 清 唐孫華 《錢瞿亭舍人挽詩》:“約束戒僮隸,儐豆洽弟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僮隸”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基本含義

拼音:tóng lì()
釋義:指奴仆,特指古代被奴役、受控制的年輕男性奴隸。該詞由“僮”(年輕男子)和“隸”(奴隸)組合而成,強調人身依附關系()。


詞源與演變

  1. 曆史背景:

    • 最初指奴隸階級中的年輕男性,後擴展為泛指受他人操控、失去自由的人()。
    • 如《魏書·高謙之傳》記載:“居家僮隸,對其兒,不撻其父母”,反映古代家庭中奴仆的從屬地位()。
  2. 語義延伸:

    • 唐代韓愈在《城南聯句》中以“爵勳逮僮隸”形容社會階層差異;清代文獻中則用于約束奴仆行為的語境()。

使用場景


相關詞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城南聯句》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僮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僮隸》是一個漢語詞彙,即指奴隸、奴才的意思。僮隸通常指窮苦農民家庭為了生計而把孩子賣給富人或者宗族的長子作為奴隸,施以奴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僮隸》的拆分部首是“⺺”,意為肉。它的總體筆畫數目是9畫。

來源

《僮隸》一詞的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中的奴隸制度。在古代中國,奴隸制度廣泛存在,奴隸被視為社會的最底層,受到壓迫和剝削。

繁體

《僮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僮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僮隸》的寫法相對較為複雜。比如《說文解字》中将僮寫作「倧」,将隸寫作「靂」。

例句

1. 他們家中有兩個僮隸,負責家務勞動。

2. 在古代社會,僮隸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必須服從主人的命令。

組詞

1. 僮仆:指為人服務,受主人指使的仆人。

2. 僮從:指被奴役或侍奉的人。

近義詞

奴隸、奴役、仆人

反義詞

主人、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