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慮的意思、靜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慮的解釋

(1).滌除一切雜念。《太平廣記》卷十九引 唐 盧□ 《逸史·李林甫》:“相公6*安神靜慮,萬想俱遣。”《雲笈七籤》卷三二:“但當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性之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六章第三節:“禅的意義是澄心靜慮,坐禅入定,絕滅一切妄念,專心求解脫。”

(2).靜心思考。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幸多暇日,自求諸己,研精靜慮,貞觀厥美。”《宋史·蘇轼傳》:“平居靜慮,亦嘗有憂於此乎!”

(3).佛教語。猶禅定。謂坐禅時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阿毘達磨俱舍論》卷二八:“依何義故立靜慮名,由此寂靜能審慮故。”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靜慮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靜慮”是一個多維度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滌除雜念
    指通過專注或冥想清除内心的紛擾,達到精神純淨狀态。如《雲笈七籤》提到“和心、少念、靜慮”,強調摒除擾亂心神的雜事。

  2. 靜心思考
    指在平靜狀态下深入思考問題。南朝謝靈運在《山居賦》中描述“研精靜慮”,即通過專注思考探求真理。

  3. 佛教禅定
    佛教術語,對應梵語“禅那”(Dhyāna),指通過坐禅使心念專注于一境,從而體悟佛法奧義。《阿毗達磨俱舍論》解釋:“依此寂靜能審慮,故立靜慮名”。


二、文獻與用例


三、總結

“靜慮”兼具精神淨化、思維深化與宗教修行的三重内涵,既可用于日常修身養性,也是佛道修行的重要法門。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可參考《漢典》《中國通史》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靜慮是什麼意思

《靜慮》指的是靜心思考、深思熟慮的意思。它是由“靜”和“慮”兩個字組成,形容一個人在面臨問題或決策時能夠冷靜地思考和考慮,不被外界幹擾或情緒所左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青(一)心(心)

拆分筆畫:青(6畫)心(4畫)

來源

《靜慮》是兩個古代漢字的合并。其中,“靜”一字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中,意為安靜、平靜。而“慮”一字最早見于《詩經·周南·關雎》中,意為思考、考慮。

繁體

《靜慮》的繁體字為「靜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靜」的形狀與現代略有差異,沒有“虍”旁邊的橫畫;而「慮」則是由兩個“思”字邊旁組成,形狀複雜。

例句

1. 他面對重大決策時總能夠保持靜慮。

2. 靜慮不是懶散,而是需要時間來細細思量。

組詞

靜思、靜心、慮思、深慮

近義詞

冷靜思考、深思熟慮、沉思

反義詞

草率、沖動、浮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