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抚有的意思、抚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抚有的解释

据有,占有。《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我 太祖 承运龙兴,弘济八极,是用应天顺民,抚有区夏。”《左传·成公十一年》“使诸侯抚封” 晋 杜预 注:“各抚有其封内之地。”《三国演义》第七三回:“今已抚有两 川 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6*贼。”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抚有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抚有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抚”与“有”组合而成,意为安抚并拥有、据有,多用于描述统治者对疆域或民众的掌控,带有怀柔与治理并重的意味。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1. 抚:本义为用手轻按或抚摸,引申为安抚、抚慰、安定。《说文解字》释“抚”为“安也”,强调通过温和手段使对象归顺稳定。
  2. 有:表示占有、领有、统治,指对土地、人民或权力的实际控制。

典型用例与权威释义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尤以《左传》为经典书证:

“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左传·襄公十三年》)

此句记述楚共王功绩,“抚有蛮夷”指其以怀柔政策安抚南方少数民族并使其归附统治。东汉服虔注:“抚有,谓抚而有之”,即通过安抚实现实际占有。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亦引此例,强调“抚有”蕴含“以德服人”的治理智慧。

词义演化与语境特征

“抚有”属政论性文言词汇,隐含“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


权威参考来源

  1. 《左传·襄公十三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始文献用例,奠定词义基础。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释“抚”为“安也”,奠定核心语素义。

  3.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宋·朱熹)

    引《左传》证“抚有”的德政内涵。

  4.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校注)

    现代权威注本,解析“抚有”的治理策略。

网络扩展解释

“抚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抚有”表示据有、占有,强调通过安抚或治理手段实现对某一地域或群体的掌控。例如:

二、语源与用法

  1. 古代政治语境:常见于史书或经典文献,多描述诸侯、帝王通过安抚手段扩展疆域或巩固统治。如《左传·成公十一年》杜预注“各抚有其封内之地”,强调诸侯对封地的治理。
  2. 构词解析:
    • 抚:本义为轻按、安抚(如“抚摩”“抚慰”),引申为治理、保护(如《汉典》解释“扶持,保护”)。
    • 有:表示存在或占有,组合后形成“通过安抚手段取得并占有”的复合含义。

三、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治理”“掌控”等现代词汇替代。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黝黝白蔑艇边隶残春参赛差论长心赤天垂拱四杰垂宪翻意俯卧干忤高鹗高奬高旨獦牂絓阂光油油贯云石诡佞归舷和雍洪泽湖懽侍滑液荟粹徽腔僭视矫旨解束伎荷计料井牀敬亭山谨行俭用妓筵急景凋年貜貜两样麪粻纳赂瑙鲁漆包线青藜灯骑竹辁轮纱布羶腻奢阔霜断踏游亡羊文东武西闲敞贤可线麻消愁谢女解围觿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