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鏡。古代以青銅為鏡。 唐 李商隱 《燒香曲》:“玉珮呵光銅照昏,簾波日暮衝斜門。” 朱鶴齡 注:“銅照,鏡也。”
根據多來源信息綜合,“銅照”一詞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用青銅制成的鏡子。該詞屬于實物名詞,特指青銅器時代用于照容的生活用具,其表面經打磨後可反射影像,唐代李商隱《燒香曲》中“玉珮呵光銅照昏”即為此類器物的文學化表述。
二、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
三、字義分解
擴展說明: 青銅鏡在我國最早見于齊家文化遺址(約公元前2000年),至漢代工藝達到鼎盛。由于青銅易氧化,古代銅鏡需定期打磨維護,這與文獻中“昏”字描述的使用狀态相印證。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文獻研究領域。
《銅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銅"指的是一種金屬材料,"照"指的是照射、光照的意思。
所以,"銅照"可以理解為用銅材質制作的照明設備、照明用具,也可以指銅制的照片或照相品。
這個詞的來源不确切,但可以推測與古代使用銅質或含銅材質的燈具有關。古代人們使用銅質或含銅材質的燈來照明。
《銅照》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銅"的部首是"钅"(金屬部),“照”的部首是“灬”(火部)。"銅"的筆畫為13畫,"照"的筆畫為13畫。
《銅照》在繁體中寫作「銅照」。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對于《銅照》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基本一緻。
1. 我們家客廳裡挂着一盞古代的銅照,非常有古色古香的感覺。
2. 這個展覽館裡展示了大量古代銅照的制作工藝。
3. 老王的相簿裡有很多精美的銅照,給人一種古典而優雅的感覺。
組詞:
銅器、銅像、銅鼓、銅鈴、銅質、銅制、銅錢
近義詞:
銅燈、銅照明器具、黃銅燈
反義詞:
電燈、白銀照、塑料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