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作出明确的表白。《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三年》:“ 李遜 至 鄆州 , 師道 大陳兵迎之, 遜 盛氣正色,為陳禍福,責其決語,欲白天子。” 胡三省 注:“決語,決為一定之説,不依違持兩端。”
“決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決語(拼音:jué yǔ)指明确的表态或決定性的話語,強調以言辭或行動表達堅定的态度,不模棱兩可。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唐代李遜在談判時“責其決語”,即要求對方明确表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釋義。
決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決字是由冫和夬部組成,冫是水的形狀,夬則代表剛決,表示果斷、堅決的意思;語字是由讠和五部組成,讠代表言語,五則為聲音。綜合起來,決語表示以果斷、堅決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決定。
決-冫 (3畫)夬 (4畫)
語- 讠 (2畫)五 (4畫)
決語來源于古代漢字,古時候的決字形狀稍有不同,決字的古體是“.”,類似于現代漢字的“八”字。而語字的古體則是“言”,表示言語的意思。隨着漢字的演變,字形有所改變。
在繁體字中,決字保持和簡體字一樣的形狀、部首和筆畫。而語字則會使用繁體“語”來表示。
古代漢字寫法多種多樣,決字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變體。比如在楚簡中,決字形狀為“一”。古代漢字寫法的變體正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産物.
例句:
他用決語表明自己的立場。
領導的決語讓大家對工作方向有了明确的了解。
組詞:
決定、決斷、決策、決心
近義詞:
斷言、果斷、堅決
反義詞:
猶豫、遲疑、優柔寡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