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驕矜尊大。《後漢書·明帝紀論》:“内外無倖曲之私,在上無矜大之色。”《新唐書·窦建德傳》:“ 東海公 未捷,遽自矜大,禍至不日矣。” 宋 秦觀 《将帥》:“功成事畢,自視缺然,無矜大之色。”
“矜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矜大(jīn dà)指“驕矜尊大”,即因自視過高而表現出傲慢、自負的态度。該詞常用于形容人因功績或地位産生自滿情緒,帶有貶義。
驕矜、傲慢、自恃、倨傲。
“矜大”多用于古文語境,形容因成就或地位産生的傲慢态度,需結合具體文例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古籍原文。
《矜大》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自尊心強,自負、自誇的狀态,有時也用來形容某些特殊的事物表現得過于傲慢或自大。
《矜大》的拆分部首是矢和大,其中矢是指向的意思,大是表示龐大、強大的意思。根據這兩個部首,可以得到的筆畫數為8畫。
《矜大》這個詞最早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原文是“衛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意思是衛靈公向孔子請教軍事之道,孔子回答說:“關于祭祀和飲食,我曾聽過一些;但軍事方面的事情,我沒有學習過。”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矜大》最初的意義是指一個人不善于誇耀自己的才能。
《矜大》的繁體字為「矜大」,和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矜大」的寫法和現在大緻相同,隻是有些字形可能略有差異。
1. 他總是自以為是,太矜大了。
2. 她的成功經曆使她變得更加矜大。
3. 這個企業的老闆非常矜大,從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1. 矜大自負
2. 矜大自傲
3. 矜大态度
1. 自負
2. 自傲
3. 驕傲
1. 謙虛
2. 謙遜
3. 謙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