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蕩的意思、杠蕩的詳細解釋
杠蕩的解釋
(1) 〈方〉
(2) [shake]∶不斷地搖晃,晃動(剛栽的小樹可經不起你這樣杠蕩)
(3) [hesitate]∶猶豫,使處于不定狀态(孩子的婚事不能杠蕩了)
詞語分解
- 杠的解釋 杠 à 一種較粗的棍子:杠子。杠杆。 在閱讀或批改文字中作标記而畫的粗直線。 杠 ā 旗杆。 小橋。 床前橫木。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蕩的解釋 蕩 (蕩) à 清除,弄光:蕩平。掃蕩。蕩除。傾家蕩産。 洗滌:洗蕩。滌蕩。蕩口(漱口)。 搖動:搖蕩。蕩漾。蕩槳。 行為不檢,不受約束:蕩逸。放蕩。浪蕩。蕩子。 * 。狂蕩。蕩檢逾閑。 四處走動:遊蕩
網絡擴展解釋
“杠蕩”是一個方言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結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物理層面的搖晃或晃動
- 解釋:指物體持續、反複地擺動或不穩定,常見于具體動作描述。例如,形容小樹被搖晃的場景。
- 例句:“剛栽的小樹可經不起你這樣杠蕩”,表示外力導緻物體不穩定。
2.心理或狀态的猶豫不定
- 解釋:引申為人在決策時表現出遲疑、拖延,使事情處于未決狀态。
- 例句:“孩子的婚事不能杠蕩了”,強調需要果斷行動,避免拖延。
其他補充
- 使用範圍:多見于口語表達,具體方言區域未明确标注,可能集中在某些北方方言中。
- 近義詞:猶豫、晃動(需根據語境選擇)。
注意事項
若需更詳細的地域用法或詞源考據,建議參考方言詞典或地方語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杠蕩
杠蕩(gāng d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使用于古代文獻中,具有多種含義。它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艹(cǎo),總計5個筆畫。
來源
杠蕩最早來源于古書《左傳·宣公十五年》,意為振動、搖晃、擺動。後來逐漸發展出多種含義,包括動蕩不安、争鬥紛擾、風雲變幻等。
繁體
在繁體字中,杠蕩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杠蕩的寫法略有變化。它的木部分寫作“朩”(fēn),艹部分寫作“茾”(hēn)。
例句
1. 這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活在杠蕩的環境中。
2.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過許多杠蕩的時刻。
3. 政治杠蕩給國家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困難。
組詞
杠棰(gāng chuí):比喻能用來整頓、振奮的手段或用具。
近義詞
動蕩、震蕩、紛擾。
反義詞
安定、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