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least prominent seat] 坐次的末位
座次的末位。多用作謙詞。《北齊書·王琳傳》:“ 瑒 ( 朱瑒 )早簉末席,降 薛君 之吐握,荷 魏公 之知遇。” 唐 李商隱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何由叨末席,還得叩玄扃。”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 師曠 止能審樂,不能作樂; 龜年 但能度詞,不能製詞;使與作樂、製詞者同堂,吾知必居末座矣。”
“末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坐席中排列最後的座位,常用來表示地位較低或自謙的位置。例如在宴會、會議等場合,主次分明的座次安排中,末席即最不顯眼的位置。
除字面意義外,該詞隱含對等級秩序的體現,常用于對比或強調謙遜态度。例如在職場或學術場合,自謙“忝列末席”表示對自身位置的清醒認知。
末席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意思是最後一席位、最後一桌。它通常用來形容在宴會或宴席上,最後一個受到邀請的人。
末席的部首是⺲(冖),筆畫數為11。其中,“末”是意思為“結果”的意思,它的上部是由“冖”部和“力”部組成,下部是“木”部;“席”是意思為“席子”的意思,它的上部是由“巾”部組成,下部是“曷”部。
“末席”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在當時,舉辦宴會時,主人通常會邀請親友和客人前來,而末席則是預留給最重要的客人或是主人特意想要待到最後的人。繁體字為「末蓆」。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些不同。末席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末獬」,其中的「獬」是個特殊的部首,它表示與獸有關的含義。
1. 我是這個公司的末席,被邀請參加了年度晚宴。
2. 他是這場頒獎典禮的末席,是最後一個登上舞台的藝人。
末坐、席位、席間、席卷
近義詞:末座、末職、末班、末地
反義詞:首席、領席、初席、頭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