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泝洄的意思、泝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泝洄的解釋

亦作“ 泝回 ”。亦作“溯洄”。1.逆流而上。《詩·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文選·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詭類舛錯,泝洄順流,噞喁沉浮。” 李周翰 注:“泝,逆流上也。言水物或逆上,或順流。” 宋 蘇轍 《賀文太師緻仕啟》:“方将翺翔 嵩 少 之下,泝回 伊 洛 之間。”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宗滌樓觀察詩》:“如此江山入泝洄,頓從黍谷動葭灰。” 柳亞子 《羅星洲題壁》詩:“一蒲6*團地現樓臺,秋水蒹葭足溯洄。”

(2).指逆流之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沔水一》:“度此溯洄從 漢 ,為山行之始。” 唐 元稹 《遭風二十韻》:“ 湘 南賈伴乘風信, 夏口 篙工厄泝洄。”

(3).追溯;探究。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引》:“夫其淵源六籍,藪澤九流,紬繹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鴻碩之大觀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首吾道以彰顯大源,繼諸氏以溯洄末學,終方外以窮極異端。” 清 魏源 《<聖武記>叙》:“因以溯洄於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風俗進退消息之本末。”

(4).《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指逆流而上追尋意中人。後以“溯洄”為追念思慕之典。《紅樓夢》第一○三回:“學生雖溯洄思切,自念風塵俗吏,末由再睹仙顔,今何幸於此處相遇。” 張素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惜我未往遊,溯洄天一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泝洄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泝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逆流而上:指在水流中逆着方向行進。例如《詩經·秦風·蒹葭》中的“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描述逆流追尋的艱難。此義項在《說文解字》中也有印證:“逆流而上曰泝洄”。
  2. 追溯、探究:引申為對往事的追尋或對問題的深入探索,如“追溯曆史淵源”。

二、字形與字源

三、文化典故

  1. 《詩經》意象:在《蒹葭》中,“溯洄從之”不僅是逆流而上的動作,更象征對理想或情感的執着追尋。
  2. 文學引申:後世以“溯洄”比喻追念思慕,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的“度此溯洄從漢”,暗含對過往的懷想。

四、用法示例

五、現代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領域,強調對曆史、文化根源的追溯,或隱喻對理想的不懈追求。需注意,“泝洄”與“溯洄”通用,但現代漢語更常用“溯”字。

“泝洄”以水流逆行為本義,後衍生出追思、探究等抽象含義,是兼具自然意象與人文内涵的古典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泝洄的意思

《泝洄》是一個形容詞,意為河流順流而下,水勢平緩緩慢。形容水流平穩而緩慢地向前流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泝洄》由兩個部首組成:氵和毛。拆分後的筆畫為8畫。

來源

《泝洄》的來源比較深遠,最早見于《楚辭·東籬》。篇中寫道:“水泝洄而朝流,聖人之才也。”後來被引用在其他文學作品中,成為一個形容水流緩慢的詞語。

繁體字

《泝洄》的繁體字為「溯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泝洄」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泝」的形狀較為簡化,「洄」的下方多有一個「氏」字底,整體看起來更加古樸風格。

例句

1. 河水泝洄,溫柔地流過村莊。

2. 在泝洄的水面上,小船悠然而行。

組詞

泝洄河、泝洄而下、泝洄順流

近義詞

緩慢、遲緩、悠悠、平緩

反義詞

湍急、翻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