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爽然自失的意思、爽然自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爽然自失的解釋

見“ 爽然若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爽然自失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茫然無措、怅惘若失的心理狀态。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對其釋義、出處及用法進行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茫然無措

    指因内心困惑或失落而不知所措的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為“形容茫無主見,無所適從”。

  2. 怅惘若失

    強調因事與願違或理想破滅而産生的空虛感,如《辭海》注解:“爽然,茫然貌;自失,若有所失。”


二、語源與典故

該成語典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司馬遷借賈誼讀莊子《鵩鳥賦》後的反應,表達其對生死、得失觀念的頓悟與迷惘交織的複雜心境。


三、用法與情感色彩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5卷,第128頁),商務印書館,1990年。
  2. 《辭海》(第6版縮印本,第1752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3.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中華書局,2014年。
  4.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司馬遷,西漢。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引用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爽然自失”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因茫無主見或遭遇變故時感到無所適從、失意茫然的狀态。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1. 核心含義
    指人在面對突發情況或複雜情境時,因失去依托或判斷力而表現出的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狀态。例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提到“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即體現對人生境遇的困惑與反思。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爽然若失、茫然若失、怅然若失
    • 反義詞:泰然自若、胸有成竹

出處與用法

  1. 文獻出處

    • 古代典籍:最早見于《史記》中對屈原的評述,後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小翠》中也有用例(“公爽然自失,而悔無及矣”)。
    • 現代用例:朱自清在散文《那裡走》中曾用此詞描述心境的矛盾與無奈。
  2. 語法與結構

    • 結構: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示例:
      • “他聽聞真相後,爽然自失,久久不能言語。”
      • 曾國藩書信中提及“足使挾洋人自重者爽然自失”,諷刺崇洋心态。

權威性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或擴展例句,可參考《史記》《聊齋志異》等原著,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梖多變醨養瘠鼻端駁子朝山差注扯攞弛放爞融怆惋從犯蹉路骀驽打平夥打死虎疊影額驸煩奏蝮蛇螫手﹐壯士解腕覆帖狗尿苔毂端鶴困雞羣橫難褐袖緩貧借位祭紅筋頭金琖記問之學眷存客坊可畏脍截狂劇剌骨廊市連昌宮嵺嵺麗辭籠坊盟鷗面木逆暴乜嬉品德勤緊起嗣撒袋深思遠慮麝臍宋家香梭發陶家五花判事象尺陷馬坑險文脅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