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濟,贈送。亦指周濟贈送的財物。《後漢書·吳祐傳》:“﹝ 吳祐 ﹞及年二十,喪父,居無檐石,而不受贍遺。”《隋書·藝術傳·萬寶常》:“ 寶常 飢餒,無人贍遺,竟餓而死。” 宋 蘇轼 《與歐陽晦夫書》之二:“旦夕話别次,仁人之餽,固當捧領,但以離 海南 , 儋 人争緻贍遺,受之則若饕餮然,所以一路俱不受。”
“贍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周濟、贈送財物,亦可指代這類財物本身。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在經濟上接濟他人或贈予財物。例如《後漢書·吳祐傳》記載吳祐拒絕接受他人資助(“不受贍遺”),《隋書》描述音樂家萬寶常因無人資助而餓死(“無人贍遺,竟餓而死”)。
詞義延伸
部分解釋将“贍遺”與“贍養已故親人”關聯,這可能是混淆了“遺”字的含義。根據多數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該詞主要強調對在世者的物質幫助,而非祭祀或身後義務。
周濟 | 饋贈 | 資助
(可通過 查看更詳細詞義對比)
贍遺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贍、遺兩個部分。贍的部首為貝,筆畫數為10,讀音為shàn,意思是供養、奉養。遺的部首為辶,筆畫數為10,讀音為yí,意思是留下、遺留。
贍遺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指為子孫後代提供生活和財物的遺産,表示對家庭和後代的關愛和承擔。在繁體中,贍遺的寫法為贍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贍遺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贍的古代寫法為贊,遺的古代寫法為遺。
以下是關于贍遺的例句:
與贍遺相關的詞語有:
與贍遺相反的詞語是:
以上就是關于贍遺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