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貢的意思、通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貢的解釋

猶進貢。 明 王瓊 《雙溪雜記》:“至 弘治 十一年, 阿黑麻 因不得通貢,自将 陝 巴 送回,復立 土魯番 ,通貢如舊。” 清 大汕 《海外紀事》卷三:“向化之心雖有,為小國從未請命通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貢”是中國古代政治與經濟交往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是邊疆民族或外國通過向中原王朝進獻貢品以建立官方聯繫,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通貢”指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或外國派遣使臣向中原王朝進獻貢品(如特産、珍寶等),以表示政治臣屬或友好關系。例如,明代蒙古部落曾通過通貢與明朝恢複貿易,清代南海諸國也以此形式與中原王朝互動。

2.曆史背景與功能

3.雙重性質

4.實例與演變

5.意義

通貢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國“以經濟手段實現政治目的”的治理智慧,既維系了多民族統一,也促進了跨區域經濟文化交流。需注意的是,不同時期的通貢形式可能包含戰争、談判等複雜過程,并非單純的和平往來。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可參考《隆慶通貢相關知識》及《唐朝與南海諸國通貢關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通貢》是一個中國成語,意為“貢品送至”。指将貢品送到指定的地點。這個詞在古代常用于描述朝廷向外地貢獻物品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貢》的拆分部首是“辵”和“貝”,其中“辵”是表示“行走”的部首,“貝”是表示“財富”的部首。 根據筆畫,這個成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通貢》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在文中記載了漢朝朝廷通告天下貢品的行為。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于描述任何将貢品送至的情況。

繁體

《通貢》的繁體字為「通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通貢》的古代寫法為「通貢」。

例句

1. 在古代,諸侯國每年都會向朝廷通貢珍貴的禮品。

2. 漢朝的使者奉命将通貢的物品送到遼東地區。

3. 他們親自前往京城,通貢自己的成就和貢品。

組詞

1. 貢獻:表示給予、奉獻財物或力量。

2. 通告:表示向多人通報或告知消息。

3. 通行:表示某事物在特定地方或時期内有效或流行。

近義詞

貢品、進貢、納貢

反義詞

接收、接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