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脩的意思、素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脩的解釋

亦作“ 素修 ”。 1.預先早作準備。《荀子·議兵》:“ 湯 之放 桀 也,非其逐之 鳴條 之時也; 武王 之誅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後勝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謂仁義之兵也。” 楊倞 注:“前行、素脩,謂前已行之,素已脩之。”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易》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言備之素脩也。”

(2).平素的修養。 清 陳夢雷 《木瘿瓢賦》:“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素脩(sù xiū)是漢語中的一個古雅詞彙,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平素的修養、修行或操守。強調日常積累的道德品質與内在修為,常與高潔、正直的品行相關聯。

出處:《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平素的修養”。

二、詞義解析

  1. “素”的含義

    表“樸素”“本真”“一貫”之意,如《說文解字》:“素,白緻繒也”,引申為未加修飾的本質狀态。

  2. “脩”的含義

    通“修”,意為“修養”“整治”,如《禮記·大學》:“修身在正其心”,強調自我完善的過程。

三、文獻用例

《楚辭·九章·抽思》中有“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之句(“修能”亦作“脩能”),其中“修/脩”的涵義與“素脩”的“修養”内核相通。

四、文化意涵

該詞承載儒家“修身”思想,如《論語·述而》所言“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強調道德修養的持續性與自覺性,與“素脩”的“平素積累”之意高度契合。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楚辭集注》(朱熹注,中華書局)
  3. 《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素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預先早作準備
    這一釋義源自《荀子·議兵》,原文提到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皆前行素脩也”,即通過長期積累和提前謀劃實現目标。楊倞注解為“前已行之,素已脩之”,強調持續性的準備。

  2. 平素的修養
    清代陳夢雷在《木瘿瓢賦》中以“惟哲人之素修兮”形容人内在的品德與學識積澱,指日常的自我修養和内在修為。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具體用例,可參考《荀子》《鹽鐵論》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蓮說阿磕綽百辟刀邦國殄瘁扳龍附鳳包納貶骨便能不登登促數黨棍大撒巴掌遞角飛除焚林竭澤符采富庶管張駭籲合翼互走谏草教卒解錐兢慚繼襲駿傑鲲弦拉枯狼牙棒淩藉芒惚米道冥召蜜玺溺情拗體詩陪京朋友曝裈遷拔凄懷邛邛距虛人一己百日君塞表沙缽尚方寶劍上清宮石抹瘦牛癱倒天江挑剜退翦惘然文學家弦徽習兵洩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