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受之訴的意思、膚受之訴的詳細解釋
膚受之訴的解釋
指讒言。膚受﹐謂浮泛不實﹐或謂利害切身。
詞語分解
- 膚受的解釋 .見“ 膚受之愬 ”。.比喻淺薄,造詣不深。《文選·張衡<東京賦>》:“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 薛綜 注:“膚受,謂皮膚之不經於心胸。”
- 訴的解釋 訴 ù 見“訴”。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膚受之訴”是“膚受之訴”的繁體寫法,屬于漢語成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詞義
指讒言或與切身利益相關的诽謗。比喻因他人散布涉及自身利害關系的壞話而受到傷害。
- 字義分解:
- 膚:指表面、淺層,引申為切身感受;
- 受:遭受、承受;
- 訴:控告、诽謗。
-
出處
源自《論語·顔淵》:“浸潤之谮,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意為“像水浸潤般的讒言和切身利害的诽謗,在你這裡都行不通,可以稱得上明智了”。
二、用法與特點
-
詞性結構
- 結構:偏正式成語,含貶義,但整體為中性色彩。
- 用法: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境,如“中了他的膚受之訴”。
-
例句
清代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你想外國人又不是包龍圖,況且又不懂中國話,自然中了他的‘膚受之訴’了。”
三、延伸解析
- 與“浸潤之谮”的關系:兩者常并列使用,均指暗中傳播的诽謗,但“膚受之訴”更強調诽謗内容與聽者切身利益相關。
- 現代適用性: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可參考《論語》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膚受之訴》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因受到侵害或冤屈而向他人訴說或陳述自己的情況或心情。下面将為您提供《膚受之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代漢字寫法、一些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膚》的拆分部首為⺣,它的總筆畫數為6;
-《受》的拆分部首為又,它的總筆畫數為8;
-《之》的拆分部首為一,它的總筆畫數為3;
-《訴》的拆分部首為讠,它的總筆畫數為7。
來源:
《膚受之訴》的來源是古代文獻《墨子·尚賢》中的一句話:“凡止口觸人,膚受之訴。”這句話意為停止自己的舌頭,以免觸犯他人,若有冤屈或不滿,可以向他人訴說。
繁體字形:
《膚受之訴》的繁體字形為「膚受之訴」。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對于《膚受之訴》這個詞,古代使用的漢字與現代有些差異。例如,古代可以使用「膚受之訴」或「脣受之訴」等寫法。
例句:
- 我聽到了他的膚受之訴,深感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 她向我傾訴了她的膚受之訴,我盡力安慰她,給予她支持。
- 當你有冤屈或不滿時,可以通過膚受之訴表達自己的聲音。
組詞:
- 膚淺:形容對事物理解不深入或看法不全面。
- 訴說:陳述自己的想法、感受或經曆。
- 申訴:向有關部門表達對某種決定或判決的異議。
近義詞:
- 發聲: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心聲。
- 傾訴:向他人傾述自己的心情或遭遇。
- 訴苦:向他人抱怨或述說自己的不愉快。
反義詞:
- 沉默:保持安靜,不言不語。
- 安靜:沒有聲音或噪音。
- 忍氣吞聲:忍受不公或委屈而不敢發聲。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