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一種月出葉展的蓮花。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靈帝 西園﹞渠中植蓮大如蓋,長一丈,南國所獻,其葉夜舒晝卷,一莖有四蓮叢生,名曰夜舒荷。亦雲月出則舒也,故曰望舒荷。”
“望舒荷”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與文化背景如下:
“望舒荷”指一種特殊的蓮花,其特點是夜間(尤其是月出時)葉片舒展,而白天則卷曲閉合。這種植物最早見于晉代王嘉的《拾遺記·後漢》記載,描述為“南國所獻,其葉夜舒晝卷,一莖有四蓮叢生”。
名稱由來
文獻出處
該詞明确記載于《拾遺記》,原文稱:“月出則舒也,故曰望舒荷”,表明其命名與月相變化直接相關。
在文學作品中,望舒荷常被賦予以下象征意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望舒荷”拆解為“渴望舒適安樂”)可能存在誤讀,建議以古籍記載及權威辭書釋義為準。
《望舒荷》是一個中國傳統詩句,意思是遠望着盛開的荷花。
《望舒荷》是由“木”、“艹”、“禾”三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13。
《望舒荷》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句詩句,出自他的《登鹳雀樓》詩作。
《望舒荷》的繁體形式為「望舒荷」。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對于《望舒荷》這個詞,其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并無差異。
他登上山頂,望見遠處的湖泊,一望無際的荷花盛開在水面上,于是他心生《望舒荷》的感慨。
舒展、荷葉、望江、湖泊、盛開等。
景觀、風景、美景、景色等。
望荒地、望寒冬、望幹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