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屍的意思、伏屍的詳細解釋
伏屍的解釋
見“ 伏屍 ”。
亦作“ 伏屍 ”。1.謂殺6*人緻死。《莊子·則陽》:“﹝ 觸氏 、 蠻氏 ﹞相與争地而戰,伏屍數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屍流血。”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炸丸匕首,購我自由,左手把民賊之袂,右手揕其胸,伏屍數十,流血五步。”
(2).屍體倒地。猶言死亡。 晉 潘嶽 《關中詩》:“好爵既靡,顯戮亦從。不見 竇林 ,伏屍 漢 邦?” 王闿運 《武提督碑》:“勇者伏屍,怯者兇懼。”
(3).倒在地上的屍體。指死者。 前蜀 杜光庭 《行軍仆射醮宅詞》:“其有伏屍故氣,金土邪精,滞爽遊魂,幽靈暗魄,各乘善力。”
(4).伏在屍體上。《戰國策·燕策》:“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後漢書·李固傳》:“﹝ 質帝 ﹞語未絶而崩, 固 伏屍號哭。”
詞語分解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階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姓。 起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屍的解釋 屍 ī 死人的身體:屍體。屍骸。僵屍。借屍還魂。 〔屍位〕空占着職位而不做事,如“屍屍素餐,“屍屍誤國”。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伏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伏屍”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殺人緻死或屍體倒地
指因戰争、争鬥導緻大量死亡。如《莊子·則陽》描述觸氏與蠻氏之戰“伏屍數萬”,《史記》提到“一怒必伏屍流血”。
-
倒在地上的屍體
泛指死者,如《行軍仆射醮宅詞》中“伏屍故氣”指遺留的屍骸與邪氣。
-
伏在屍體上的動作
如《戰國策·燕策》記載太子“伏屍而哭”,表達極度哀痛。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
中醫術語
指隱伏于五髒的慢性病症(《諸病源候論·伏屍候》),需長期調理。
-
僵屍分類
清代《子不語》将僵屍分為八類,其中“伏屍”指長期不腐且未移動的屍體。
-
命理概念
星命學中,“伏屍”與太歲同位,象征懶惰、坐享其成(如“屍位素餐”)。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 戰争描寫:柳亞子《發刊詞》用“伏屍數十,流血五步”形容革命慘烈。
- 哀悼場景:《後漢書》記載李固“伏屍號哭”表達對質帝逝去的悲痛。
四、總結
“伏屍”核心含義圍繞死亡與屍體展開,既有字面意義(屍體、死亡場景),也有文化引申(病症、命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史記》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屍,這個詞指的是被殺害或死去的屍體。可以根據這個詞的意思,我們來分析它的部首和筆畫。部首是⺹,筆畫總共有9劃。
《伏屍》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從其字形來推測。繁體字“伏”表示低頭屈膝,而繁體字“屍”則表示屍體。因此,可以推測《伏屍》一詞是描述在地面上屈膝而死的人的屍體。
在古代漢字中,《伏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從字形演變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字的形狀比現代字形要簡單,可能隻包含2-3個筆畫。
以下是一個使用《伏屍》的句子示例:在戰場上,被追擊的士兵伏屍而亡。
關于組詞,以《伏屍》為詞根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比如:伏屍案(指犯罪案件中的屍體掩埋等問題),伏屍地(指埋葬屍體的地點),伏屍氣味(指屍體散發出的特殊氣味)等。
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諸如“屍體”、“屍首”、“躺屍”等詞語來替代《伏屍》。
反義詞方面,沒有特定的詞語與《伏屍》形成反義關系,但我們可以使用一些表示生命或活動的詞語來進行對比,比如“存活”、“行走”等。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