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師旅的意思、師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師旅的解釋

(1).師、旅為古代軍隊編制。《詩·小雅·黍苗》:“我徒我禦,我師我旅。” 鄭玄 箋:“五百人為旅,五旅為師。”後因用以指軍隊。《詩·大雅·常武》:“左右陳行,戒我師旅。”《史記·貨殖列傳》:“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中國委輸,時有奇羨。”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一:“國家有事東郊,徵 涇原 師旅,銜命赴難。”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詩:“何時北伐陳師旅,撥盡陰霾見太陽。”

(2).指戰事。《漢書·昭帝紀贊》:“承 孝武 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内虛耗,戶口減半。”《魏書·安豐王延明傳》:“頻經師旅,人物凋弊。” 唐 陸贽 《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天衢尚梗,師旅方殷。” 清 劉大櫆 《朱子穎詩序》:“其出入師旅,屢經鋒鏑之危,非 子穎 之能行乎患難也。”

(3).指衆屬吏。《左傳·襄公十年》:“官之師旅,不勝其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師旅”是古代漢語中的常見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古代軍隊編制

“師”和“旅”是周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二、戰争相關含義

  1. 代指戰事
    《漢書·昭帝紀》載“師旅之後,海内虛耗”,指漢武帝時期頻繁戰争導緻民生凋敝。
  2. 軍事行動
    《論語·先進》中“加之以師旅”描述諸侯國面臨軍事威脅。

三、引申含義

在特殊語境中可指下屬官吏群體,如《魏書·安豐王延明傳》用“師旅”代指官員團隊。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如柳亞子詩句“北伐陳師旅”借指軍隊。作為姓名時,“師”象征正直,“旅”含行旅或軍事編制之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詩經》《周禮》《漢書》等典籍用例,完整文獻記載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師旅

師旅是一個多音字,有三種不同的讀音:shī lǚ、shī xí、sh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師旅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巾",右邊是"廠"。它的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

師旅是古漢語中的一個詞彙,形容的是隨軍出征的軍師和軍隊。它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征戰之師。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師旅的寫法是"師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師旅的字形比較複雜,形狀較為疏松,有點像旗幟在飄揚。

例句

1. 赢得這場戰役的勝利,離不開智勇雙全的師旅。

2. 隨着師旅的行軍,士兵們士氣高漲,信心倍增。

組詞

師徒、分師、全旅、陸軍師、海軍旅、軍師團。

近義詞

軍隊、軍旅、部隊、隊伍。

反義詞

敵軍、敵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