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師旅的意思、師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師旅的解釋

(1).師、旅為古代軍隊編制。《詩·小雅·黍苗》:“我徒我禦,我師我旅。” 鄭玄 箋:“五百人為旅,五旅為師。”後因用以指軍隊。《詩·大雅·常武》:“左右陳行,戒我師旅。”《史記·貨殖列傳》:“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中國委輸,時有奇羨。”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一:“國家有事東郊,徵 涇原 師旅,銜命赴難。”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詩:“何時北伐陳師旅,撥盡陰霾見太陽。”

(2).指戰事。《漢書·昭帝紀贊》:“承 孝武 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内虛耗,戶口減半。”《魏書·安豐王延明傳》:“頻經師旅,人物凋弊。” 唐 陸贽 《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天衢尚梗,師旅方殷。” 清 劉大櫆 《朱子穎詩序》:“其出入師旅,屢經鋒鏑之危,非 子穎 之能行乎患難也。”

(3).指衆屬吏。《左傳·襄公十年》:“官之師旅,不勝其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師旅"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一、古代軍隊建制的專稱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師"和"旅"原為周代軍隊編制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記載"五旅為師,五師為軍",其中一旅含五百人,一師轄五旅計二千五百人。二者合稱時既指具體軍事單位,也泛指軍隊整體。

二、軍事行動的代稱 《左傳·襄公十年》有"諸侯之師旅于向"的記載,此處"師旅"特指出征的軍隊。《現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該詞可引申代指戰争或軍事行動,如《論語·先進》"加之以師旅"即指戰事。

三、文學修辭的象征意象 在古典文學中,該詞常營造雄壯肅穆的意境。如《詩經·大雅·常武》"整我六師,以脩我戎",唐代杜甫《後出塞》"千金裝馬鞭,百金裝刀頭,闾裡送我行,親戚擁道周"等詩句,均通過"師旅"意象展現軍事場景。

現代漢語中,"師旅"主要用于曆史研究、古籍解讀及文學創作領域。《辭海》特别指出,使用該詞時需注意其曆史語境特征,避免與現代軍事術語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

“師旅”是古代漢語中的常見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古代軍隊編制

“師”和“旅”是周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二、戰争相關含義

  1. 代指戰事
    《漢書·昭帝紀》載“師旅之後,海内虛耗”,指漢武帝時期頻繁戰争導緻民生凋敝。
  2. 軍事行動
    《論語·先進》中“加之以師旅”描述諸侯國面臨軍事威脅。

三、引申含義

在特殊語境中可指下屬官吏群體,如《魏書·安豐王延明傳》用“師旅”代指官員團隊。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如柳亞子詩句“北伐陳師旅”借指軍隊。作為姓名時,“師”象征正直,“旅”含行旅或軍事編制之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詩經》《周禮》《漢書》等典籍用例,完整文獻記載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兵蘭秉執殘酷無情剗釋愁腸寸斷闖席春雨如油出人頭地楮災徂來斷長續短頓刀發晶翻船泛唇泛舌放礮高聽各白世人桧樾估量過熱谷神驕嫚角膜炎掎奪舊愆急務卷武爵饧枯草潰散溜乾二淨留系馬背學校沒算數牡菣内司女嬌绮縠傾觖清悠悠凄咽氣狀熱帶魚人民英雄紀念碑揉和濡足三器升空厮鑼所願通贓過付頽鬟屯種王宮宛魯矛隈曲衛生間小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