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 官名。掌丈量、營造和制定祭獻之數。《周禮·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國之灋,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營後宮……凡祭祀饗賓制其從獻脯燔之數量。”《儀禮·大射》:“司馬命量人,量侯道,與所設乏,以貍步。” 鄭玄 注:“量人,司馬之屬,掌量道巷塗數者。”
(2).謂衡量長短,以至苛責于人。《楚辭·離騷》:“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妬。” 宋 葉適 《<覆瓿集>序》:“殆見事太明,量人太盡而然歟!”
“量人”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内涵的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詞典進行考辨。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2年版)第10卷第583頁記載,“量人”為古代官職名,源自《周禮·夏官》,職能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量其地能容衆寡”,即負責測量土地、規劃城郭及人口分布的專業官員。
從詞義演變角度分析,《古代漢語辭典》(中華書局,2019年修訂本)第856頁指出,“量”作動詞時含“衡量、考量”之意,故“量人”可引申為“考量人的才能德行”,如《論語·堯曰》中“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即含此意。現代漢語中,《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年版)第1237頁保留其古義,标注為曆史詞,專指古代測量官員。
在語言學層面,該詞屬偏正結構複合詞,“量”為動作核心,“人”表實施主體,符合古代職官命名規律。需特别說明的是,現代語境中該詞已不作為常用詞彙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代制度考據領域。
“量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周代設置的官職,隸屬于夏官,主要負責丈量土地、規劃建築(如城郭、宮室)以及制定祭祀等活動的規格标準。例如《周禮·夏官·量人》記載其職責包括“掌建國之灋,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等。
指以自身标準苛責他人,帶有貶義色彩。如《楚辭·離騷》中“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妬”,宋代葉適《<覆瓿集>序》也提到“殆見事太明,量人太盡而然欤”。
白芝邦教比較級逼殺弼疑草席常愁尺闆鬥食從獻崔颢存理大紅袍燈宴笛材鵝鹳恩庥戤米囤餓殺改物格律詩固氮好奇衡慮困心黃體揮發間接稅階層解制繼絕世金钗钿合經常旌舉驚世駭目金銀山抗世扣馬棱棱掙掙理納靈眸留鳥旅遊路線剖辭溥儀缲藉窮鳥觸籠屈才忍虐軟監蠕形動物善變殺威棍神鬼盛藻神筴釋淚疏煙停步廷推玩幽違阻淅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