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 官名。掌丈量、營造和制定祭獻之數。《周禮·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國之灋,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營後宮……凡祭祀饗賓制其從獻脯燔之數量。”《儀禮·大射》:“司馬命量人,量侯道,與所設乏,以貍步。” 鄭玄 注:“量人,司馬之屬,掌量道巷塗數者。”
(2).謂衡量長短,以至苛責于人。《楚辭·離騷》:“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妬。” 宋 葉適 《<覆瓿集>序》:“殆見事太明,量人太盡而然歟!”
“量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周代設置的官職,隸屬于夏官,主要負責丈量土地、規劃建築(如城郭、宮室)以及制定祭祀等活動的規格标準。例如《周禮·夏官·量人》記載其職責包括“掌建國之灋,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等。
指以自身标準苛責他人,帶有貶義色彩。如《楚辭·離騷》中“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妬”,宋代葉適《<覆瓿集>序》也提到“殆見事太明,量人太盡而然欤”。
《量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評估某人的能力、品質或價值”。在這個詞中,量的意思是衡量或評估,人指的是具體的個人。
《量人》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量和人。其中,“量”的部首是“裡”,三畫,“人”的部首是“人”,兩畫。
《量人》一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易經》。在《易經》中,有一句話是“量其道而行之”,意思是衡量判斷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後再行動。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量人”,表示評估一個人的能力或品質。
《量人》的繁體字是“量人”,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量人》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量⼈”,其中,“量”的上面有一個點,表示“尺寸的度量”,下面是“丶”,表示“小的量度單位”;“⼈”的上面是“亻”,表示“人”的旁邊。”
1. 為了公正地評估一個人的工作表現,我們需要量人的能力和貢獻。
2. 這個考試的目的是量人的知識掌握情況,不僅僅是分數。
量力而行、度人度己、人盡其才、人不可貌相、人傑地靈
衡量、評估、考察、評價
不問青紅皂白、憑空臆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