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部的意思、閣部的詳細解釋
閣部的解釋
(1). 明 清 時内閣的别稱。 清 方苞 《和風翔哀辭》:“天子命修‘三禮’,以閣部之長董其成。”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當剏議初,樞府諸公拟選閣部、翰林院五六品以下官,送館肄業。”
(2). 明 清 時内閣大臣的别稱。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内閣大臣雖尊貴,無跪禮。而 江陵 ( 張居正 )之奔喪……還朝,則先遣牌謂本閣部所經由,二司相見,俱遵照見部禮,于是無不跪者矣。”《花月痕》第五回:“遂接寫道:‘於是故人閣部念攻玉之情,敦分金之誼。’”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十一場:“ 蘇師傅 , 揚州 失陷以後, 史閣部 怎樣了?”
詞語分解
- 閣的解釋 閣 (閣) é 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于外交場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閨閣。出閣(出嫁)
- 部的解釋 部 ù 全體中的一份:部分(“分”讀輕聲)。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機關企業按業務範圍分設的單位:*********。編輯部。部隊(軍隊)。 具有統屬關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屬。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閣部”是明清時期的政治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
指代機構:内閣的别稱
明清時期,“閣部”常作為“内閣”的代稱。例如,清代方苞在《和風翔哀辭》中提到的“閣部之長”,即指内閣這一中央行政機構的首腦。内閣作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核心部門,其地位與六部并列但更為核心。
-
指代職位:内閣大臣的稱謂
該詞也用于尊稱内閣大臣。明代王世貞在《觚不觚錄》中記載,張居正以“本閣部”自稱,體現了這一用法。清代陳康祺的《郎潛紀聞》進一步佐證了該用法,說明“閣部”是對參與中樞決策的高級官員的統稱。
補充說明:
- 詞源上,“閣”原指宮廷議事場所,“部”指六部等行政部門,組合後既涵蓋機構也包含人員。
- 使用場景多見于官方文獻,如清代《花月痕》、現代歐陽予倩的《桃花扇》等作品均沿用此稱謂。
以上釋義綜合了明清兩代的制度特征與文獻用例,反映了中央集權體制下的官僚體系架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閣部》這個詞的意思:
閣部(gé bù)是一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政府的部門或機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閣部》的部首是門(mén),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閣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宮殿建築。在古代,宮殿中設有一些特定用途的廳室,被稱為“閣”。隨着政治體制的發展,宮殿内的閣逐漸轉變為政府機構的名稱,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意義。
繁體:
《閣部》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閣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閣部」這個詞在不同曆史階段并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這個決策是由閣部讨論後作出的。
2. 閣部的工作對于國家的發展非常重要。
組詞:
與《閣部》相關的組詞有:内閣、部門、政府等。
近義詞:
《閣部》的近義詞包括:政府部門、行政機構等。
反義詞:
《閣部》的反義詞可以是:民間組織、非政府機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