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文采。《詩·周頌·烈文》:“烈文辟公,錫茲祉福。” 鄭玄 箋:“光文百辟卿士。” 孔穎達 疏:“汝等有是光明文章者君人之辟公。” 高亨 注:“烈,光明;文,有文采。”一說指武功文德。 馬瑞辰 通釋:“《周書·謚法解》‘有功安民曰烈’,‘烈’、‘文’二字平列,烈言其功,文言其德也。”
“烈文”是一個源自《詩經》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讀:
本義解析
《詩經·周頌·烈文》中“烈文辟公”一句,傳統注釋有兩種觀點: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視為成語,形容文章或言辭激昂豪邁、富有感染力,強調内容充滿力量且能引發共鳴。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後起引申。
字源支撐
“烈”在《漢典》中本義為“火勢猛”,引申為剛直、壯烈(如“烈士”),而“文”指文采或德行,二者結合既可能指光耀的文采,也可能強調功業與德行的并重。
該詞核心含義仍以《詩經》注疏為基礎,側重表彰功績與文德兼備的品質,現代語境中亦可借喻文章風格的雄渾有力,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烈文是一個漢字,由"火"和"文"兩個部首組成。
烈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火勢熾盛",表示熾熱、炙熱的意思。火是烈字的本義部分,表示火焰的形象。文是烈字的聲旁部分,表示氣味彌漫的意思,由此構成了 "烈"字,具有強烈、火熱、炙熱的意思。
烈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火"和"文"。"火"是烈字的本義部首,表示火焰的形象。"文"是烈字的聲旁部首,表示氣味彌漫的意思。
烈文這個詞的來源及出處暫未找到詳細資料。在現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有時候字的意義會因為語境的變化而演化。所以,有些字的具體來源很難準确追溯到起源。
烈文的繁體字為烈文。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烈字的變體較多,包括舊篆、隸書、楷書等。不同字體間存在較大的筆畫差異,但整體上仍保留了火和文的基本形狀。
例句:他手握着烈文之筆,寫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組詞:烈火、烈焰、烈士、烈日、烈性、熱烈、殷烈等。
近義詞:熾熱、火熱、激烈。
反義詞:冷淡、溫和、寒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