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鈔引的意思、鈔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鈔引的解釋

宋 代茶、鹽、礬等物的生産運銷由政府管制,政府發給特許商人支領和運銷這類産品的證券,名茶引、鹽引、礬引,統稱“鈔引”。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鋪席》:“自 五間樓 北,至 官巷 南街 ,兩行多是金銀鹽鈔引交易。”《宋史·食貨志下三》:“乃造關子付 婺州 ,召商人入中,執關於榷貨務請錢,願得茶、鹽、香貨鈔引者聽。”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然鈔引,止憑以取茶鹽香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鈔引”是宋代經濟制度中的一種重要憑證,主要用于政府對茶、鹽、礬等專賣商品的管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鈔引是宋代政府發放給特許商人的證券,用于支領和運銷茶、鹽、礬等專賣商品。根據商品類型不同,分為“茶引”“鹽引”“礬引”等,統稱“鈔引”。商人需通過購買鈔引獲得經營許可,并憑此到指定地點提取貨物或銷售。

  2. 功能與意義

    • 政府管控:通過鈔引制度,宋代實現了對重要物資的壟斷經營,既保障財政收入,又避免私販泛濫。
    • 商業憑證:鈔引本身具有流通性,商人可轉賣或抵押,促進了商品經濟的活躍。
  3. 曆史文獻佐證
    南宋《都城紀勝·鋪席》記載,臨安(今杭州)的“金銀鹽鈔引交易”市場繁榮,可見其在實際經濟中的廣泛應用。

  4. 相關延伸
    部分文獻提到“鈔引”可能與紙币概念存在關聯(如“楮貨”代指紙币),但需注意:宋代紙币主要為“交子”“會子”,而“鈔引”本質是專賣憑證,僅在特定語境下可能與貨币混用。

鈔引是宋代專賣制度的核心工具,兼具經濟控制與商業流通功能,反映了古代政府對重要資源的管控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鈔引(chāo yǐn)這個詞是指通過文件、文字等形式,引證、引用别人的觀點、事例或論述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或證明某種論點。鈔引的作用是加強論證的說服力,使文章更具可信性。 鈔引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钅(金字旁)和引(弓字旁),共有11個筆畫。钅表示金屬,引表示拉扯、拖動的意思。 鈔引一詞的來源較為明顯。其中,鈔相當于選擇掏出來的金子,引則表示引用、借用。結合起來就是從豐富的選材中,選擇合適的引用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鈔引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鈔引的古代寫法為「鈔引」,其構造和現代寫法類似,隻是用了不同的金屬偏旁符號,表示引用金質或貴重信息的意義。 以下是一個關于鈔引的例句: 在這篇論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鈔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與鈔引相關的組詞有:引證、引述、引用、引經據典。 鈔引的近義詞有:援引、引用、證實、證明。 反義詞則是與鈔引相對的概念,暫時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内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