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部的意思、阁部的详细解释
阁部的解释
(1). 明 清 时内阁的别称。 清 方苞 《和风翔哀辞》:“天子命修‘三礼’,以阁部之长董其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当剏议初,枢府诸公拟选阁部、翰林院五六品以下官,送馆肄业。”
(2). 明 清 时内阁大臣的别称。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内阁大臣虽尊贵,无跪礼。而 江陵 ( 张居正 )之奔丧……还朝,则先遣牌谓本阁部所经由,二司相见,俱遵照见部礼,于是无不跪者矣。”《花月痕》第五回:“遂接写道:‘於是故人阁部念攻玉之情,敦分金之谊。’”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十一场:“ 苏师傅 , 扬州 失陷以后, 史阁部 怎样了?”
词语分解
- 阁的解释 阁 (閣) é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
- 部的解释 部 ù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编辑部。部队(军队)。 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阁部”是明清时期的政治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
指代机构:内阁的别称
明清时期,“阁部”常作为“内阁”的代称。例如,清代方苞在《和风翔哀辞》中提到的“阁部之长”,即指内阁这一中央行政机构的首脑。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部门,其地位与六部并列但更为核心。
-
指代职位:内阁大臣的称谓
该词也用于尊称内阁大臣。明代王世贞在《觚不觚录》中记载,张居正以“本阁部”自称,体现了这一用法。清代陈康祺的《郎潜纪闻》进一步佐证了该用法,说明“阁部”是对参与中枢决策的高级官员的统称。
补充说明:
- 词源上,“阁”原指宫廷议事场所,“部”指六部等行政部门,组合后既涵盖机构也包含人员。
- 使用场景多见于官方文献,如清代《花月痕》、现代欧阳予倩的《桃花扇》等作品均沿用此称谓。
以上释义综合了明清两代的制度特征与文献用例,反映了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官僚体系架构。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阁部》这个词的意思:
阁部(gé bù)是一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表示政府的部门或机构。
拆分部首和笔画:
《阁部》的部首是门(mén),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阁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殿建筑。在古代,宫殿中设有一些特定用途的厅室,被称为“阁”。随着政治体制的发展,宫殿内的阁逐渐转变为政府机构的名称,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意义。
繁体:
《阁部》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閣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但「阁部」这个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并没有明显变化。
例句:
1. 这个决策是由阁部讨论后作出的。
2. 阁部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组词:
与《阁部》相关的组词有:内阁、部门、政府等。
近义词:
《阁部》的近义词包括: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等。
反义词:
《阁部》的反义词可以是:民间组织、非政府机构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