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阁部的意思、阁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阁部的解释

(1). 明 清 时内阁的别称。 清 方苞 《和风翔哀辞》:“天子命修‘三礼’,以阁部之长董其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当剏议初,枢府诸公拟选阁部、翰林院五六品以下官,送馆肄业。”

(2). 明 清 时内阁大臣的别称。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内阁大臣虽尊贵,无跪礼。而 江陵 ( 张居正 )之奔丧……还朝,则先遣牌谓本阁部所经由,二司相见,俱遵照见部礼,于是无不跪者矣。”《花月痕》第五回:“遂接写道:‘於是故人阁部念攻玉之情,敦分金之谊。’”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十一场:“ 苏师傅 , 扬州 失陷以后, 史阁部 怎样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阁部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行政制度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官署合称 明清时期特指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内阁与六部合称。内阁为皇帝咨政机构,六部分管吏、户、礼、兵、刑、工等国务要务,形成「阁臣主票拟,部院司职守」的行政体系(来源:《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二、官职代称 特指兼任大学士与尚书的高级官员。如明代张居正既任中极殿大学士(阁职),又兼吏部尚书(部职),故称「张阁部」(来源:《明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特殊建制 南京作为明代陪都时期,保留的简化中央机构体系。崇祯年间史可法曾以「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身份统领留都阁部事务(来源:《南明史》顾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该词在清初文献中沿用,随着军机处设立逐渐淡化,但仍见于《清史稿》等典籍记载晚期官员的兼职称谓。

网络扩展解释

“阁部”是明清时期的政治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1. 指代机构:内阁的别称 明清时期,“阁部”常作为“内阁”的代称。例如,清代方苞在《和风翔哀辞》中提到的“阁部之长”,即指内阁这一中央行政机构的首脑。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部门,其地位与六部并列但更为核心。

  2. 指代职位:内阁大臣的称谓 该词也用于尊称内阁大臣。明代王世贞在《觚不觚录》中记载,张居正以“本阁部”自称,体现了这一用法。清代陈康祺的《郎潜纪闻》进一步佐证了该用法,说明“阁部”是对参与中枢决策的高级官员的统称。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明清两代的制度特征与文献用例,反映了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官僚体系架构。

别人正在浏览...

八慈败群榜额霸头不通皮操植陈贺炽爨吹火筒逮考代数和丁夫丁字钢东湖份额分鞋破镜负实干枯狗站含韫禾虫龢声滑浄猾子浑穆火蛾假公济私迦梨迦贱儒角觝戏况味宽狥枯本竭源朗心冷害俚赖灵虬龙虵闽派谋图不轨牛鬼少年贫鬼破罐迁奠迁令俏冥冥七家茶忍无可忍商户说不上嘴说斗台教泰逖同宫茧脱颖五铣衣夏花小累校轸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