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外十友的意思、方外十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外十友的解釋

指 唐 初不拘世俗禮法的十位好友。《新唐書·陸馀慶傳》:“﹝ 餘慶 ﹞雅善 趙貞固 、 盧藏用 、 陳子昂 、 杜審言 、 宋之問 、 畢構 、 郭襲微 、 司馬承禎 、釋 懷一 ,時號‘方外十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外十友"是初唐時期形成的文人群體稱謂,特指武則天執政期間(684-705年)十位超脫世俗禮法、寄情山水的詩人。該稱謂包含雙重含義:"方外"源自《莊子·大宗師》"彼遊方之外者也",指超脫于世俗禮教之外;"十友"則突出群體交遊特征,成員通過詩文唱和與山水遊曆形成特殊文化圈層。

主要成員包括:

  1. 陳子昂:被譽為"唐詩革新先驅",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展現雄渾詩風
  2. 杜審言:近體詩奠基人,杜甫祖父,工于五言律詩
  3. 宋之問:與沈佺期并稱"沈宋",對律詩定型有重要貢獻
  4. 王無競:以邊塞詩見長,《巫山高》展現壯闊意境
  5. 司馬承祯:道士身份,兼通儒釋道三家學說

據《新唐書·文藝傳》記載,這些文人多任職于宮廷但不滿時政,常借嵩山、終南山等道教聖地聚會,通過《方外集》等唱和詩集表達政治态度。他們的創作實踐推動唐詩從宮廷應制向個人抒情轉型,為盛唐詩歌繁榮奠定基礎。現代學者傅璇琮在《唐代詩人叢考》中指出,該群體實為初唐向盛唐過渡的關鍵文學力量。

網絡擴展解釋

“方外十友”是唐代初期的一個文人群體稱謂,指十位不拘泥于世俗禮法、交往密切的好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方外:原指世俗之外,常用來形容超脫禮教或隱居之人。
    • 十友:十位志趣相投的朋友。
      合稱指代十位不循常規、追求自由交往的文人。
  2. 曆史背景與成員
    據《新唐書·陸馀慶傳》記載,該群體以陸馀慶為核心,成員包括:

    • 趙貞固、盧藏用、陳子昂、杜審言(杜甫祖父)
    • 宋之問(宮廷詩人)、畢構、郭襲微、司馬承祯(道教名士)、釋懷一(僧人)
      這些成員身份多元,涵蓋詩人、官員、隱士、僧道,體現了唐代儒釋道交融的文化背景。
  3. 群體特點

    • 不拘禮法:反對繁文缛節,主張率性交往。
    • 文學影響:如陳子昂倡導詩歌革新,宋之問推動律詩定型,對盛唐文學有奠基作用。
    • 思想交融:成員中既有儒家文人(如杜審言),也有佛道人士(如司馬承祯、釋懷一),反映了唐代三教合流的趨勢。
  4. 相關考據
    需注意,“十友”在曆史中另有其他組合(如明初“北郭十友”),但“方外十友”特指唐代這一群體,且文獻中實際列出的成員為9人,可能因記載疏漏或“十”為虛指。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員生平或文學貢獻,可參考《新唐書》《唐才子傳》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輯班賀北番殘羹冷飯滄浪亭車廬成圹饬拏沖替儲寀吹梅垂美畜義毳錫大電丹符砥兵挏酒獨當恩言反唇相譏返觀内視煩積費日風濤幹堆故臣喝倒采黑款黑龍江紅棉華秩肩夫繮繩擊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兩重陽嫽嫽賣拳頭猛禽納粹盤泊前所未知前修诮薄輕體侵惱壤驷三鼓沙浦聳壑圖紙逶遟五兵佩無精嗒彩五易銜圖仙宅遐霄歇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