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标格的意思、标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标格的解釋

[style;character] 風範、品格

詳細解釋

(1).猶規範,楷模。 晉 葛洪 《抱樸子·重言》:“吾特收遠名於萬代,求知己於将來,豈能競見知於今日,标格於一時乎?” 唐 杜甫 《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立德不孤,揚名歸實,可望發皇内則,标格女史,竊見於 萬年君 得之矣。”《舊五代史·晉書·李怿傳》:“ 李懌 識字有數,頃歲因人偶得及第,敢與後生髦俊為之标格!”

(2).風範,風度。《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北魏 溫子昇 《寒陵山寺碑序》:“大丞相 渤海王 ,命世作宰,惟機成務。标格千刃,崖岸萬裡。” 唐 楊敬之 《贈項斯》詩:“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标格過於詩。” 宋 蘇轼 《荷華媚·荷花》詞:“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别是風流标格。”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别》:“ 晉 人尚清談,講标格,常以寥寥數語,立緻通顯。”

(3).标寫格式。 唐 劉知幾 《史通·題目》:“觀夫舊史列傳,題卷靡恒……如此标格,足為詳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标格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風範與品格

指人的風度、品格或道德操守,強調高尚的品行典範。

例:唐代杜甫《贈李白》詩:“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铿。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向來吟橘頌,誰欲讨莼羹?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詩中“标格”即暗指李白超逸的品格風範。

二、規範與标準

指事物的标準、規範或法式,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制度、儀軌的界定。

例:《隋書·音樂志》載:“今樂章淪墜,止存《鹿鳴》等四篇,标格雖存,聲律不全。”此處指樂曲的規範框架尚存。


語義演變:

“标格”原由“标”(準則)與“格”(法式)複合而成。先秦兩漢多指具體規範(如禮法),魏晉後漸側重形容人的精神境界,如《世說新語》評嵇康“風姿特秀”,其“标格”已具審美意涵。唐宋時期成為品評人物氣度的常用詞,如白居易《題贈鄭秘書》稱其“标格過瓊樹”。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線上版鍊接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官網釋義
  3.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中華書局,2018年,ISBN 978-7-101-13010-4

網絡擴展解釋

“标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品格與風範
    指人或事物表現出的獨特氣質或道德高度。例如納蘭容若詞中“标格早梅知”,以梅花比喻高潔品格。杜甫在詩中也用“标格”形容人的氣度(如“秀氣沖星鬥”)。

  2. 規範與楷模
    在古籍中可指代典範或标準。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标格於一時”,強調樹立一時楷模。

二、文學中的延伸用法

  1. 形容風姿與神韻
    宋代詩詞常以“标格”描繪自然物的獨特美感,如蘇轼寫荷花“别是風流标格”,突出其超凡脫俗的姿态。

  2. 格式與結構
    唐代劉知幾《史通》提到“标格”用于指代文字或文章的格式規範。

三、總結

“标格”兼具抽象品格與具象規範的雙重内涵,既可形容人的精神境界(如“風範”“氣度”),也可指事物的标準或外在表現。其用法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更多例證可參考古典詩詞及《抱樸子》《史通》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奧姑拜褥闆塊北羅酆布錢部照池塹吹律儲賈春甕大明法度刀竿節抵璧耋壽都内反訴匪直撫操負屈含冤槁死鬲氏鬼躁果農漢語大詞典鑒格監守自盜僥禍交媟頸脰舉劾困吝廉公袴靈仗梅杖萌通娘兒愛俏,鸨兒愛鈔逆惡丕構拼購起股輕憐痛惜绮襦纨絝染患三大洋澀煉盛養石達開使頭雙鵝樞奧貪荒天甲經彤史駝峰丸散慰結五伯下旅閑非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