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yle;character] 風範、品格
(1).猶規範,楷模。 晉 葛洪 《抱樸子·重言》:“吾特收遠名於萬代,求知己於将來,豈能競見知於今日,标格於一時乎?” 唐 杜甫 《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立德不孤,揚名歸實,可望發皇内則,标格女史,竊見於 萬年君 得之矣。”《舊五代史·晉書·李怿傳》:“ 李懌 識字有數,頃歲因人偶得及第,敢與後生髦俊為之标格!”
(2).風範,風度。《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北魏 溫子昇 《寒陵山寺碑序》:“大丞相 渤海王 ,命世作宰,惟機成務。标格千刃,崖岸萬裡。” 唐 楊敬之 《贈項斯》詩:“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标格過於詩。” 宋 蘇轼 《荷華媚·荷花》詞:“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别是風流标格。”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别》:“ 晉 人尚清談,講标格,常以寥寥數語,立緻通顯。”
(3).标寫格式。 唐 劉知幾 《史通·題目》:“觀夫舊史列傳,題卷靡恒……如此标格,足為詳審。”
“标格”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品格與風範
指人或事物表現出的獨特氣質或道德高度。例如納蘭容若詞中“标格早梅知”,以梅花比喻高潔品格。杜甫在詩中也用“标格”形容人的氣度(如“秀氣沖星鬥”)。
規範與楷模
在古籍中可指代典範或标準。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标格於一時”,強調樹立一時楷模。
形容風姿與神韻
宋代詩詞常以“标格”描繪自然物的獨特美感,如蘇轼寫荷花“别是風流标格”,突出其超凡脫俗的姿态。
格式與結構
唐代劉知幾《史通》提到“标格”用于指代文字或文章的格式規範。
“标格”兼具抽象品格與具象規範的雙重内涵,既可形容人的精神境界(如“風範”“氣度”),也可指事物的标準或外在表現。其用法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更多例證可參考古典詩詞及《抱樸子》《史通》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