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蹄的意思、穿蹄的詳細解釋
穿蹄的解釋
馬行日久,蹄鐵磨穿。喻疲憊。 漢 徐幹 《中論·審大臣》:“策穿蹄之乘,而登 太行 之險,亦必颠躓矣。” 唐 岑參 《祁四再赴江南别》詩:“别多人換鬢,行遠馬穿蹄。”
詞語分解
- 穿的解釋 穿 ā 破,透:穿透。揭穿。穿窬(鑽洞和爬牆,指盜賊)。穿鑿。 通過,連通:穿過。穿行(妌 )。 着(?)衣服鞋襪:穿衣。穿鞋。 脫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蹄的解釋 蹄 í 馬、牛、豬等生在趾端的保護物,亦指有角質保護物的腳:蹄子。蹄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穿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馬因長時間行走導緻蹄鐵磨損穿透。
- 引申比喻:形容人或動物因長途跋涉或持續勞累而極度疲憊的狀态。
二、文學例證
- 古代詩文
- 唐代岑參《祁四再赴江南别》中寫道:“别多人換鬓,行遠馬穿蹄”,以“穿蹄”暗喻旅途勞頓。
- 漢代徐幹《中論·審大臣》提到“策穿蹄之乘,而登太行之險”,借馬匹疲憊暗指辦事艱難。
三、用法與擴展
- 適用對象:最初用于描述馬匹,後擴展至形容人的疲憊或事物因過度使用而損耗。
- 現代語境: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仍可見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中提到的《中論·審大臣》或唐代詩詞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穿蹄》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意思:《穿蹄》是一個成語,形容人或動物步履蹒跚,行走艱難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穿蹄》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穴(穴字旁)和馬。穴的拆分部首是穴字頭,并且有4畫;馬的拆分部首是馬字頭,并且有3畫。
來源:《穿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六年》中,用來形容人或動物的步态不穩定,好像在穿蹄一樣。這個成語後來被廣泛運用到描述行走困難或艱辛的情境。
繁體:《穿蹄》的繁體字為「穿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穿蹄」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所以現代的寫法和古時候的寫法幾乎一緻。
例句:
- 這隻老虎年紀大了,走起路來有些穿蹄,需要特别照顧。
- 他腳踝受傷後,一直穿蹄地走,堅持不懈地完成比賽。
組詞:穿透、蹄聲、蹄子、邁蹄。
近義詞:蹒跚、跛行、步履蹒跚。
反義詞:步履輕盈、行動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