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虎自衛的意思、放虎自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虎自衛的解釋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 劉主 至 巴郡 。 巴郡 嚴顔 拊心歎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衞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虎自衛”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采取危險的方式解決問題,結果反受其害。該成語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晉代習鑿齒《襄陽記》,原指蜀漢時期孟達因私放敵軍導緻自身陷入困境的曆史典故。

從結構上看,“放虎自衛”屬于動賓聯合式成語,包含行為(放虎)與目的(自衛)的矛盾性,凸顯了策略的荒謬性。《漢語大詞典》将其歸類為“含有警示意義的寓言類成語”,強調其核心在于揭示“以惡制惡”行為的潛在危害性。成語在演變過程中,逐漸脫離具體曆史語境,成為對盲目自信或錯誤決策的通用批判用語。

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多用于政論、社評及文學作品。例如魯迅在《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中寫道:“他以為‘放虎自衛’的惡辣手段,應該暫時收束。” 這種用法延續了成語的批判性特征,常用于形容國際關系、企業管理等場景中因誤判形勢導緻的戰略性失誤。

網絡擴展解釋

“放虎自衛”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àng hǔ zì wèi,字面意思是“放出老虎來保護自己”,實際比喻本想自衛卻因方法不當,反而招來災禍,尤其指因利用壞人而自陷險境。

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成語通過“放虎”這一危險行為,強調錯誤的自衛方式會適得其反。例如,引入惡人對抗威脅,結果反受其害。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晉代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中嚴顔的感歎:“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原指劉璋引入劉備(比喻“放虎”)抵禦外敵,最終反被劉備奪取益州。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連動式成語,多作賓語或補語(例:他此舉無異于放虎自衛)。
    • 感情色彩:中性,側重警示意義,提醒防範策略需謹慎。
  4. 近義與反義

    • 近義:引狼入室、養虎遺患(均含“招緻禍患”之意)。
    • 反義:防患未然、未雨綢缪(強調預防而非錯誤應對)。

示例應用:

某公司為打擊競争對手,雇傭有黑社會背景的人員,結果反被勒索,可謂放虎自衛,得不償失。

注意事項:

成語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強調“方法錯誤導緻惡果”,而非單純描述自衛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具手眼冰人布唇枯舌不瑕財赆豺貪誠勤翅影愁惕從祖昆弟大岯動力學煅石膏二流子伐閱浮标羔雁鬼門上占卦孤吟蒿子黑白月黃榜回光鏡劍戟森森瀽穴戛玉敲冰巨款軍餘課蒙顆鹽陸雲癖馬翻人仰茂士鬧洞房排戶撆缺平樂苑峭薄俏樣子琴棋書畫嶔崟山權相确核日濡月染肉丁三北沙方善佞時不可失石烈適齡史篇誓省朔吹素魣體履王字鯉溫韭烏玉玦逍遙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