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自衛的意思、放虎自衛的詳細解釋
放虎自衛的解釋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 劉主 至 巴郡 。 巴郡 嚴顔 拊心歎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衞者也。’”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自衛的解釋 ∶保衛自己 ∶對自己身體、財産、權利等的保衛自衛行為自衛戰争詳細解釋保衛自己。《史記·李将軍列傳》:“及出擊 胡 ,而 廣 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鬥以自衛。”《後漢書·呂布
網絡擴展解釋
“放虎自衛”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fàng hǔ zì wèi,字面意思是“放出老虎來保護自己”,實際比喻本想自衛卻因方法不當,反而招來災禍,尤其指因利用壞人而自陷險境。
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
成語通過“放虎”這一危險行為,強調錯誤的自衛方式會適得其反。例如,引入惡人對抗威脅,結果反受其害。
-
出處與典故
源自晉代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中嚴顔的感歎:“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原指劉璋引入劉備(比喻“放虎”)抵禦外敵,最終反被劉備奪取益州。
-
用法與結構
- 語法:連動式成語,多作賓語或補語(例:他此舉無異于放虎自衛)。
- 感情色彩:中性,側重警示意義,提醒防範策略需謹慎。
-
近義與反義
- 近義:引狼入室、養虎遺患(均含“招緻禍患”之意)。
- 反義:防患未然、未雨綢缪(強調預防而非錯誤應對)。
示例應用:
某公司為打擊競争對手,雇傭有黑社會背景的人員,結果反被勒索,可謂放虎自衛,得不償失。
注意事項:
成語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強調“方法錯誤導緻惡果”,而非單純描述自衛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虎自衛(fàng hǔ zì wèi)一詞的意思為:“放虎自衛”是指利用自己所養的猛虎來保護自己安全的行為。它可以比喻為遇到危險時,采取一種激烈的、不擇手段的方法來保護自己。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放”字的部首是“攵”,共有4畫。
- “虎”字的部首是“虍”,共有7畫。
- “自”字的部首是“自”,共有6畫。
- “衛”字的部首是“卩”,共有8畫。
來源:
《放虎自衛》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一種傳說。相傳,某人養了一隻猛虎,一天遭遇了強盜的襲擊。為了自衛,他将養虎的檐間釋放出來,讓虎自行應對強盜。這個故事後來演變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在危急情況下采取極端手段保護自己。
繁體:
《放虎自衛》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放虎自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有關《放虎自衛》這個成語的記載并不多見。因此,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沒有明确記錄。
例句:
- 在面對強敵時,我們不得不放虎自衛,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來保護自己。
- 有時候,為了生存下去,我們需要放虎自衛,毫不留情地應對威脅。
組詞:
- 放手自行
- 自衛反擊
- 放風自逸
近義詞:
- 利用自身優勢保護自己
反義詞:
- 忍氣吞聲
- 退避三舍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