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原的意思、高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原的解釋

[plateau;highland;tableland]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

黃土高原

詳細解釋

(1).高地。 漢 揚雄 《羽獵賦》:“徽車輕武,鴻絧緁獵,殷殷軫軫,被陵緣阪,窮冥極遠者,相與迾虖高原之上。” 唐 王維 《田園樂》詩之五:“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2).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片平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高原是指海拔較高、地形相對平坦或起伏較小的廣闊地區,通常海拔在500米以上,邊緣常有陡峭的斜坡。其特點是地勢高亢、面積廣闊,與周圍低地形成明顯對比。高原的形成主要受地質構造運動(如地殼擡升)和長期侵蝕作用影響。

詳細釋義:

  1. 地形特征

    高原頂部較為平坦或呈波狀起伏,但整體海拔顯著高于周邊區域。例如中國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

  2. 地質成因

    多由地殼闆塊碰撞擡升(如青藏高原受印度闆塊與歐亞闆塊擠壓)或火山噴發堆積形成(如哥倫比亞高原)。

  3. 氣候與生态

    高原因海拔差異形成垂直氣候帶,如雲貴高原兼具亞熱帶和溫帶特征。植被從草原到荒漠均有分布,如内蒙古高原的溫帶草原。

  4. 人類活動

    部分高原適宜農牧業,如黃土高原的梯田耕作;但高寒缺氧區域(如藏北高原)人口密度較低。

典型高原舉例:

來源參考:

  1.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貌綱要》
  2. 地質出版社《闆塊構造與高原形成》
  3. 中國地理學會《高原氣候與生态系統》
  4. 國家自然地理數據庫(www.geodata.cn)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高原的地質數據或氣候特征,可查閱上述權威機構的公開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高原是地理學中描述特定地形的重要概念,綜合不同權威來源的定義和特征如下:

一、定義與基本特征

高原指海拔較高(通常定義為500米以上或1000米以上)、地形相對平坦或起伏較小的大面積隆起地區。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地勢廣闊:面積較大且地形開闊,如青藏高原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公裡。
  2. 周邊陡峭:通常以明顯的陡坡為邊界,形成與周圍低地的鮮明對比。
  3. 海拔與相對高差:雖海拔高,但地表起伏相對較小,與山地形成區别。

二、形成原因

高原主要由長期、大範圍的地殼擡升運動形成,例如青藏高原是印度闆塊與歐亞闆塊碰撞的結果。根據成因可分為:

三、分類與典型代表

  1. 按地理位置:
    • 山間高原(如青藏高原,被山脈包圍);
    • 山麓高原(位于山脈與平原過渡帶);
    • 大陸高原(獨立于山脈的廣闊隆起區)。
  2. 中國四大高原:
    • 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
    • 内蒙古高原(地表平坦);
    • 黃土高原(深厚黃土覆蓋);
    • 雲貴高原(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特殊氣候與生态

高原地區因高海拔具有低氣壓、強日照、晝夜溫差大等特點,形成獨特生态系統,如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

注:關于海拔标準,不同定義存在差異(500米或1000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更多細節可參考地理學專業文獻或權威機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段迸伏潮滿承保晨烏從長計議代馬望北丁窮而乃犯疑風味食品浮休釜中遊魚負舟觀止鼓盆之戚衡宇後合交鋒結鄰解粽緊綳綳金牛圈豬劇本氒株巨文孔懋摳摳縮縮兩岐年煉炭連刑鬧濩铎獰雷牛山下涕強宗耆崛磬镈崎崄日光燈上流社會蛇杯弓影石揵師禁石漠實田詩翁世縣釋言霜吹松爽素光阘宂通行脫獄頑魯晩入文曜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