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休的意思、浮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休的解釋

《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成玄英 疏:“夫聖人動靜無心,死生一貫。故其生也,如浮漚之蹔起,變化俄然;其死也,若疲勞休息,曾無繫戀也。”後以“浮休”謂人生短暫或世情無常。 唐 白居易 《永崇裡觀居》詩:“何必待衰老,然後悟浮休。” 宋 司馬光 《又代孫檢讨作》詩之一:“人為天地客,處世若浮休。” 明 田藝蘅 《春雨逸響》:“人固不可輕於生死而忽之;知其為寄歸浮休,則人亦不可重於生死而惑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休是漢語中一個頗具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源、語義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詞源與基本解釋

“浮休”最早見于《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意指人生如浮萍般短暫,死亡則如安息。此詞由“浮”與“休”構成,“浮”取飄蕩、無常之義,“休”含停止、終結之意,合稱表達對生命短暫與世事無常的感慨(來源:《漢語大詞典》)。

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在古典文學中,“浮休”常被引申為對人生的超脫态度。例如,唐代白居易《永崇裡觀居》雲:“何必待衰老,然後悟浮休”,主張以豁達心境面對生命起落。宋代文人進一步将其與“虛名”“榮辱”等概念關聯,強調淡泊世俗的價值取向(來源:《全唐詩》《宋詞鑒賞辭典》)。

現代語義應用

當代語境下,“浮休”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哲理性讨論,形容對物質追求的疏離感,或借自然意象(如雲煙、流水)隱喻人生境遇。例如“浮休世事”一詞,常見于探讨生命觀的散文中(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浮休”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莊子·刻意》中的哲學觀念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詞義解析

  1. 本源出處 源自《莊子·刻意》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表述。成玄英注解認為,聖人對待生死如同“浮漚(水泡)暫起”般超脫,生死變化轉瞬即逝,死亡則如疲倦後的休息,體現對生命無常的達觀态度。

  2. 引申含義 後以“浮休”代指兩種意境:

    • 人生短暫:如唐代白居易《永崇裡觀居》中“何必待衰老,然後悟浮休”;
    • 世情無常:宋代司馬光詩句“處世若浮休”亦表達對世事變遷的淡然。
  3. 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及“浮休”有“輕浮、不認真”之義,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依據,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古典文獻釋義為主。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生命哲理的思考或超然處世的态度。例如明代田藝蘅《春雨逸響》中以“寄歸浮休”探讨生死觀。


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典及唐代以降的詩詞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菴菴奧竅襃拜鏟運車大賈丹扉黨甲邸閣對空台兌運餓虎吞羊俄羅斯訛殽凡軀冠座孤獨園裹掖海德堡大學韓非子行陣渾渾泡泡谏函經由觐會計省九洛酒望孔昭攬撈戀本臁骨鄰比鈴铛劉累落局闾舍媌娥民隱褭褭婷婷潑天鬨菩薩蠻琦玮讓陸上征奢廣事産食分獅子收鑼罷鼓輸忱水淫述祖松膠湯勺讨惡剪暴讨議題欵婉媚窩線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