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漠的意思、石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漠的解釋

布滿礫石的荒漠。《魏書·太祖紀二》:“﹝ 天賜 三年八月﹞丙辰,西登 武要 北原,觀 九十九泉 ,造石亭,遂之石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漠是漢語地理學術語,指地表植被嚴重退化、基岩大面積裸露的極端土地退化現象。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特征:(1)岩石裸露度超過70%,(2)土壤層厚度不足10厘米,(3)生态系統喪失自我修複能力。

從成因角度分析,石漠化包含自然與人為雙重驅動機制。喀斯特地區因岩溶作用導緻土層淺薄,疊加陡坡開墾、過度放牧等人為幹擾後,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岩石裸露過程。中國《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技術标準》(GB/T 41130-2021)将其分為潛在、輕度、中度、重度四個等級。

主要分布區域集中于亞熱帶喀斯特地貌區,我國西南八省(貴州、雲南、廣西等)石漠化面積達10.1萬平方公裡,占全球同類地貌的25%。這種現象導緻"土壤流失-植被消亡-岩石裸露"的惡性循環,被聯合國環境署列為十大生态災難之一。

在學術界定方面,《生态學名詞》(科學出版社,2013)強調其與沙漠化的本質區别:前者發生于濕潤氣候區,以岩溶基質的不可逆破壞為特征;後者多出現在幹旱區,以風沙活動為主導。當前治理主要采取封山育林、坡改梯工程、特色經果林培育等生态修複措施。

(參考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地理大百科》、《岩溶學辭典》、《生态學名詞》審定版)

網絡擴展解釋

石漠是一種特殊的地貌類型,其核心特征為地表被巨礫或裸露基岩覆蓋,缺乏土壤和植被。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征

石漠指地表幾乎無沉積物覆蓋,主要由巨礫、基岩或薄層岩石碎屑組成的荒漠地區。其典型特征包括:

二、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幹旱或半幹旱地區:

  1. 非洲:撒哈拉中部和東部(如廷埃爾特石漠、哈姆拉石漠)
  2. 亞洲:尼羅河以東的努比亞沙漠
  3. 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現象顯著)

三、形成機制

四、與石漠化的區别

需注意與石漠化概念區分:

五、曆史記載

最早見于《魏書·太祖紀二》:"遂之石漠",說明我國古代已存在此類地貌的觀察記錄。

如需進一步了解石漠化治理或具體區域案例,可查閱地理專業文獻或環境研究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

谙委邊罅愊愊砵頭播植補置采掘暢目塵樊出塢詞手怠替德基東門吳鳳箋福基官級固若金湯黑粗蹇躄江天一色绛引幡交際基禍金石至交咔唑礦夫莅官林下士琳篆流波率薄門臼悶子車磨牙鑿齒凝命甯生盤山破弊皤然前房後繼蜣蜋之轉切入情禅桡動脈仁丹仁和人鏡森陰砂袋生棟覆屋省慝爽誤順風耳蜀雓檀密替補微弱險艱心非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