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翔遠引"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超脫世俗,遠離塵嚣,追求高遠、閑適的境界或隱逸生活。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高翔
合義:向高處飛翔,比喻志向高遠或行為超逸。
遠引
合義:遠走隱退,主動遠離紛擾。
核心意義:
形容人主動脫離世俗紛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超脫,常與隱逸思想關聯。
例如:"他厭倦官場傾軋,最終選擇高翔遠引,歸隱山林。"
情感色彩:
含褒義,強調對名利的淡泊與對高潔人格的追求。
《後漢書·逸民傳》(南朝·範晔)
記載隱士"高翔遠引,遁世無悶",描述其避世而守志的行為 。
《文選·李康〈運命論〉》(唐·李善注)
以"高翔遠引"喻賢者遠離亂世,保全節操 。
來源:台灣大學《文選》數據庫
"形容避世隱居,追求超脫凡俗的生活境界。"(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來源:ISBN 978-7-5326-3820-0
"比喻人遠離世俗,志向高遠。"(商務印書館,2016)
來源:ISBN 978-7-100-12450-8
該成語承載道家"出世"思想,與"逍遙遊""歸去來兮"等意象相通,體現傳統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常見于古典詩文與隱逸主題作品。
注:古籍原文及釋義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專業詞典數據庫,确保學術嚴謹性。
“高翔遠引”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高翔遠引(拼音:gāo xiáng yuǎn yǐn)字面意為“向高處飛翔,向遠方隱退”,比喻避世隱居,主動遠離紛擾的世俗生活。
該成語最早出自東漢孔融的《與曹操論盛孝章書》:
“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将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意為:如果君主不重視人才,賢士便會避世隱居,不再為國效力。)
該成語不僅表達物理上的遠離,更強調精神層面的超脫,常用于形容文人隱士或對現實失望者,含一定褒義色彩。
白頭蹀跇班禅餅爐撥開承認赤窮粗丑村撮鳥大節不奪隊禮法象封妻蔭子凫臛幹濕球溫度表膏粱年少骨清橫肉穢人回轼胡桐簡報踐山奸憸緝緝荩猷獠子澧蘭沅芷枥馬鱗迹崊嶔理遣留瘦例證梅萼綿帛鳴籥戕忍鉗鐵清議堂七拼八湊仁和爇香頂禮上不正,下參差省愆折烏巾手集手曆衰麻耍壇子水晶球讨話濤濤田廪外形違事五筆型無佛處稱尊憲掾绡黼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