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翔远引"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超脱世俗,远离尘嚣,追求高远、闲适的境界或隐逸生活。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高翔
合义:向高处飞翔,比喻志向高远或行为超逸。
远引
合义:远走隐退,主动远离纷扰。
核心意义:
形容人主动脱离世俗纷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常与隐逸思想关联。
例如:"他厌倦官场倾轧,最终选择高翔远引,归隐山林。"
情感色彩:
含褒义,强调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后汉书·逸民传》(南朝·范晔)
记载隐士"高翔远引,遁世无闷",描述其避世而守志的行为 。
《文选·李康〈运命论〉》(唐·李善注)
以"高翔远引"喻贤者远离乱世,保全节操 。
来源:台湾大学《文选》数据库
"形容避世隐居,追求超脱凡俗的生活境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来源:ISBN 978-7-5326-3820-0
"比喻人远离世俗,志向高远。"(商务印书馆,2016)
来源:ISBN 978-7-100-12450-8
该成语承载道家"出世"思想,与"逍遥游""归去来兮"等意象相通,体现传统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常见于古典诗文与隐逸主题作品。
注:古籍原文及释义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专业词典数据库,确保学术严谨性。
“高翔远引”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高翔远引(拼音:gāo xiáng yuǎn yǐn)字面意为“向高处飞翔,向远方隐退”,比喻避世隐居,主动远离纷扰的世俗生活。
该成语最早出自东汉孔融的《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意为:如果君主不重视人才,贤士便会避世隐居,不再为国效力。)
该成语不仅表达物理上的远离,更强调精神层面的超脱,常用于形容文人隐士或对现实失望者,含一定褒义色彩。
安禅暗转奥衍巴哒白鼻子白墨班白背道长髯主簿阐明晨朝彻晓丑宝猝暴玳瑁轴垩笔房幄干凈龟冷搘牀含畜号板鹤谶黑杀后勤部黄钟宫回光恢宏护塞嘉惠肩从齿序鉴道结揽叩舷镣杻露头露脑禄星莽莽苍苍旁开庞豫乞鞫轻健清弭鹊潢宝扛叡质骚激骚扰赏立诛必深目石城汤池试黜首陀似动现象逃狱腾黄颓隳王业寤言显荐衔结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