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帛的意思、綿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帛的解釋

亦作“緜帛”。絲綿絹帛的總稱。《後漢書·董卓傳》:“ 河東 太守 王邑 奉獻綿帛,悉賦公卿以下。”《南史·隱逸傳上·朱百年》:“ 百年 室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并無絮,自此不衣緜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帛是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三方面解析,依據權威辭書歸納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綿(mián)

    《說文解字》釋為“聯微也”,本指蠶絲結成的片狀物,引申為柔軟、連續不斷的特性。現代漢語中多形容質地細軟或延展性(如“綿軟”“連綿”)。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一卷;《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帛(bó)

    《說文解字》稱“缯也”,即絲織品的總稱,古代泛指以蠶絲織造的布匹,如絹、綢等,屬貴重衣料。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版;《辭源》修訂本。


二、複合詞“綿帛”釋義

綿帛(mián bó)指精細柔軟的絲織品,特指以蠶絲為原料織造的輕薄布料。其核心特征為:

  1. 材質屬性:純絲或優質絲麻混紡,質地細膩、光澤柔和。
  2. 功能用途:古代多用于貴族服飾、書畫載體(如帛書)或禮儀贈品,象征尊貴身份。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九卷;《中國絲綢文化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三、引申與文化意涵


四、現代用法辨析

現代漢語中,“綿帛”一詞已罕用,多被“絲綢”“綢緞”替代。但古籍、成語(如“化幹戈為玉帛”)及曆史文本中仍保留原義。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
  3.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孫機,中華書局)
  4. 《中國絲綢藝術》(趙豐,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綿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ián bó,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詞義
    指絲綿與絹帛的總稱,泛指古代常見的絲織品和紡織材料。其中:

    • “綿”:即絲綿,質地柔軟,常用于填充衣物或被褥。
    • “帛”:泛指絲織品,如綢緞等。
  2. 字形與異體
    亦寫作“緜帛”,屬于異體字形式。


曆史與文獻用例


擴展說明


常見搭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後漢書》《南史》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北面官變壓器唱籌楚夢黜幽促急促忙答蕃書赕物都陸陡險返本還元犯釁蓋世之才洪軌鴻融化緝花拍鍵墊谏鼓驕傲自滿解維精達進折金戺急癢軍需老子娘羸服略彴緑荔枝馬麥鬧裝狃恩鋪觀蒲龛強身且戰且退起靈确信搉易曲撓善始令終山崦世念詩劄數雜嗣適速即銅荷秃襟文布卧不安席無所不作五體投誠香槟向着陷馬坑小饑校棊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