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枥馬的意思、枥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枥馬的解釋

拴在馬槽上的馬。多喻受束縛,不自由者。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三:“櫪馬非不肥,所苦長縶維。” 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倦鳥思一枝,櫪馬志千裡。” 清 陳維崧 《賀新郎·讀漢書李陵傳七用前韻》詞:“循髮更衣聞緒語,起聽悲鳴櫪馬。”參見“ 櫪驥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枥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枥”指馬廄或馬槽,“枥馬”字面意為拴在馬廄中的馬。其核心含義引申為受束縛、失去自由的人或事物,常帶有對現實境遇的無奈或抗争的隱喻色彩。

2. 文學出處與比喻意義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3. 文化内涵
“枥馬”常與“老骥伏枥”等典故呼應,既體現對自由與理想的渴望,也暗示環境對個體的壓制。清代陳維崧詞中“悲鳴櫪馬”更強化了這種意象的悲情色彩。

該詞通過具象的馬廄場景,抽象為對人生境遇的哲學思考,是漢語中兼具畫面感與深度的隱喻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枥馬

枥馬(lì m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枥(lì)和馬(mǎ)。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枥的部首是木字旁,共有8個筆畫;馬的部首是馬頭,共有3個筆畫。

來源

枥馬一詞最早出自《左傳》中的經典文獻,意為馬廄或馬欄,是飼養馬匹的地方。

繁體

枥馬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保持相同,仍然是「枥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經曆了多次變遷。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枥馬在古代的寫法為「累馬」。

例句

1. 父親把馬放進枥馬,給它們喂食。
2. 枥馬旁邊有一間小木屋,供馬夫休息。

組詞

馬廄、馬欄、馬匹、馬夫等。

近義詞

馬房、馬棚、馬槽。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