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兌換比例不予以固定,根據外彙市場的供求關系任其自由漲落的彙率。
浮動彙率是一種彙率制度,指一國貨币的對外價值由外彙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貨币當局不設定固定波動幅度,允許彙率自由漲落。以下是詳細解釋:
浮動彙率的核心特征在于彙率由市場供求主導,政府不進行強制幹預。例如,當一國出口增加導緻外彙供給上升時,本币可能升值;反之若資本外流嚴重,本币可能貶值。這種制度與固定彙率形成對比,後者需要央行通過買賣外彙來維持彙率穩定。
浮動彙率制在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成為主流。此前各國多采用金本位或固定彙率,但美元危機暴露了固定彙率的脆弱性。如今約60%的國家實行管理浮動,約20%采用自由浮動。
對個人而言,浮動彙率會影響留學成本、海淘價格;對企業則涉及跨境貿易結算和外彙風險管理。例如2020年疫情初期美元指數飙升8%,導緻進口企業彙兌損失增加。
浮動彙率是指一種彙率制度,其中貨币的價值相對于其他貨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而波動。根據市場的變化,彙率會不斷調整,以反映國際經濟和金融條件的變動。
浮動彙率的拆分部首是 "氵" 和 "享"。
在拆解浮動彙率的部首之後,它的總共有6個筆畫。
浮動彙率這個詞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浮動"這個詞意味着變動、波動;"彙率"則指貨币之間的相對價格。
浮動彙率的繁體字是 "浮動匯率"。
在古代,漢字 "浮" 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但 "動" 的寫法稍有不同。
1. 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國家決定實施浮動彙率政策。
2. 浮動彙率能夠使國際貿易更加靈活和公平。
浮動彙率的組詞包括:浮動、彙率。
浮動彙率的近義詞是 "可自由兌換彙率"。
浮動彙率的反義詞是 "固定彙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