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知的意思、格知的詳細解釋
格知的解釋
度知。《書·大诰》:“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孔 傳:“安人且猶不能,況其有能至知天命者乎。” 周秉鈞 易解:“今按《蒼頡篇》:‘格,量度也。’言未遇明哲,以導民於安,況有能度知天命者乎?”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知的解釋 知 ī 曉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覺(有感覺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溫故知新。知難而進。知情達理。 使知道:通知。知照。 學識,學問:知識,求知。無知。 主管: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
網絡擴展解釋
“格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格知”讀作gé zhī,意為“度知”,即通過推究、衡量來認知事物。該詞出自《尚書·大诰》中的“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其中“格”指“量度”,“知”為知曉,合指通過深入探究以理解本質。
二、文獻考據
- 《尚書》引證:原文“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中,孔安國注解認為“格知”是“至知天命”,即達到對天命的透徹認知;而周秉鈞在《尚書易解》中進一步指出,“格”取《蒼颉篇》中“量度”之義,強調通過衡量、推究來理解天命。
- 詞義延伸:“格”在古漢語中可指規格、品質(如“人格”“風格”),而“知”則包含知曉、智慧等意,因此“格知”也隱含通過規範或标準去認知的意味。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姓名學領域。例如,作為人名時,“格知”可寓意“兼具格局與智慧”。
“格知”的核心意義在于通過推究與衡量來獲得深刻認知,尤其在古代語境中多用于表達對天命或哲理的探索。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及《蒼颉篇》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知(gé zh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對于事物的認識、了解和知曉。下面我為你提供一些關于格知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格”字的部首是“木”,它表示與“木材”相關的含義;
- “知”字的部首是“矢”,它表示與“箭”的含義。
來源:
“格知”一詞最早出自《周易》中的《彖傳》,意為睿智明白地了解萬物的真理。後來,這個詞逐漸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學術領域。
繁體:
在繁體字中,“格知”這個詞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格知”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如“格”字的“個”字旁與“口”字旁位置互換,而“知”字的左右部首的構造也稍有差異。
例句:
- 他對這個問題有很深的格知。
- 學習是增加自己的格知的過程。
組詞:
可以根據需要将“格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不同的詞語,如格外,知識等。
近義詞:
與“格知”意義相近的詞語有:了解、明白、洞悉等。
反義詞:
與“格知”意義相反的詞語有:不知、愚昧、無知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