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漢高祖 斬白蛇傳說中神人所化成的老母。《漢書·叙傳下》:“神母告符,朱旗乃舉。”參見“ 神母夜號 ”。
(2).稱傳說中遠古帝王之母。 晉 王嘉 《拾遺記·春皇庖犧》:“神母遊其( 華胥之洲 )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歴十二年而生 庖犧 。” 宋 陳師道 《寄外舅郭大夫》詩:“慎勿冠惠文,神母仁如 堯 。”
(3).指 西王母 。 唐 李賀 《瑤華樂》詩:“舞霞垂尾長盤珊,江澄海浄神母顔。” 王琦 彙解:“神母,即 王母 也。”
“神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注意:以上釋義均基于古代文獻與神話,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拾遺記》等古籍原文。
《神母》是指被尊奉為神聖的母親,常用于對崇拜的女神或上帝之母的稱呼。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具有超凡魅力和偉大力量的女性。
《神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礻”和“母”,其中“礻”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與宗教、信仰有關,而“母”表示與母親、女性有關。
根據常用漢字的基本筆畫順序,部首“礻”有4筆,部首“母”有3筆。總體來說,這個詞的筆畫數量較少。
《神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宗教信仰與神話傳說。在宗教文化中,女神與母親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存在,具有保護、創造和生育的能力。因此,人們用《神母》來贊美和崇拜這些具有神性的女性。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神母》翻譯成「神母」或「神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對于《神母》這個詞,可能會以不同形式書寫。由于漢字演變與書寫規範的變化,以及對于女神和母親的不同解釋,在古代可能會有多種寫法。例如:「神姆」、「神娘」、「神媽」等。
1. 她的仁慈和智慧使她成為了這個社區的神母。
2. 她是一位真正的神母,無私地關愛着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組詞:神聖、神秘、神魂、母愛、母親、母性。
近義詞:女神、聖母、聖母瑪利亞。
反義詞:惡魔、邪神、惡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