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行動快速。
"兔起凫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ù qǐ fú jǔ,字面意思是"兔子躍起,野鴨疾飛",比喻行動極其迅速敏捷。以下為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通過兔子和野鴨兩種動物迅捷的動作(兔子受驚時突然跳躍、野鴨起飛時快速振翅),形容人或事物行動幹脆利落,毫不拖延。常用于描述應對突發狀況的快速反應,或執行任務時的高效表現。
文獻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凫舉,死惛之地矣。”此處強調軍事行動需迅速決斷,避免陷入危險境地。
語法功能
作狀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含褒義。例如:“面對突發危機,救援團隊兔起凫舉,第一時間抵達現場。”
現實意義
成語不僅描述速度,更象征積極把握時機的态度,常被用來激勵果斷行動、高效協作的精神。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擴展,可參考《呂氏春秋》相關章節或權威成語詞典。
《兔起凫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或物之間的差距懸殊。兔子能跳起來,但它無法舉起天鵝;凫(讀音fú)是一種鳥類,它能舉起,但無法跳起。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不同層次、能力或功力的人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難以逾越的差距。
《兔起凫舉》由三個漢字組成:兔、起、凫。
兔的部首是兒,總共有7劃。
起的部首是走,總共有10劃。
凫的部首是鳥,總共有10劃。
《兔起凫舉》來源于《素問·逆順應知大論》一書,是中國古代醫學經典之一。成語《兔起凫舉》在文言文中的原文形式是“兔脫于毛,凫舉于陸”。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具體波動較大,特别是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的書法家影響下,字形常有變化。關于《兔起凫舉》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具體寫法,我們無法給出确切答案。
他們的能力相差太遠,真是兔起凫舉。
以《兔》字為首的組詞有:兔子、兔爺、兔子尾巴。
以《起》字為首的組詞有:起床、起飛、起源。
以《凫》字為首的組詞有:凫蟬、凫水。
近義詞:差距懸殊、懸殊百倍。
反義詞:平起平坐、不相上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