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稔聞的意思、稔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稔聞的解釋

猶素聞。 唐 劉禹錫 《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紀》:“稔聞其德,尤所欽倚。” 宋 範仲淹 《與李宗易向約堪任清要狀》:“﹝ 李宗易 ﹞有靜理之才,無躁進之跡,今在隣屬,稔聞治狀。” 明 宋濂 《章公神道碑銘》:“初予未識公時,輒稔聞其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稔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ěn wé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1. 唐代劉禹錫提到“稔聞其德”,表達對他人品德的久仰;
  2. 宋代範仲淹用“稔聞治狀”描述對官員政績的熟知;
  3. 明代宋濂在碑銘中寫“稔聞其名”,體現對某人名聲的早有所聞。

三、使用注意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紀》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稔聞》是什麼意思

《稔聞》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信息靈通,時事敏銳,消息靈敏”。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于時事、社會動态等方面的觸覺敏感,能夠及時了解和了解最新的消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稔聞》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禾(hé)和聞(wén)。其中,“禾”是康熙字典的第115號部首,表示與莊稼和農業相關的事物;“聞”是康熙字典的第169號部首,表示與聽、聞、問相關的事物。

根據漢字書寫規則,禾(hé)部的筆畫數為5,聞(wén)部的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稔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左傳》。在這部史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觀其言也如稔聞,觀其行也如可接,故必斯語。”其中的“稔聞”被用來形容人言談敏銳,觸覺靈敏。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描述人對時事消息敏感的能力。

繁體字“稔聞”是《稔聞》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一些變化。《稔聞》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為“穰聞”,其中的“穰”與“禾”(hé)部相同,而“聞”與“聞”(wén)部相同。

例句

1. 他一直關注國内外的時事,所以在朋友圈裡被稱為“稔聞先生”。

2. 這家媒體總能第一時間報道重大新聞,他們的記者可真是稔聞敏銳。

組詞

1. 稔聞者:形容一個人具有稔聞能力的人。

2. 稔聞不已:形容一個人對時事、新聞消息等非常關注,不斷地了解。

3. 新聞:指有關時事、事實等的消息和報道。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聰明、機智、敏感。

反義詞:遲鈍、不靈敏、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