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的意思、暴殄的詳細解釋
暴殄的解釋
(1).滅絕,殘害。 唐 白居易 《養動植之物策》:“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 金 王若虛 《哀雁詞》:“其賦形稟氣同得于天,故亦未嘗不苦則慘而樂則舒,惡夭閼而重生全,奈何暴殄不恤,以為當然。” 郭沫若 《論詩三劄》二:“你何苦要那樣地暴殄,要使它無形中消滅了呢?”參見“ 暴殄天物 ”。
(2).任意浪費、糟蹋。 唐 韓偓 《再思》詩:“暴殄由來是片時,無人向此略遲疑。”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改名》:“寄語富兒休暴殄,儉如良藥可醫貧。”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向例宮中多用金銀絲索緝成荷包,後以為暴殄。”
詞語分解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 殄的解釋 殄 ǎ 盡,絕:殄滅。殄殲。暴殄天物(任意糟蹋東西)。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暴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ào tiǎn,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滅絕、殘害
指肆意摧殘或毀滅生命、資源。例如《尚書·武成》中提到商纣王“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即指其殘害萬物、虐待百姓。
-
任意浪費、糟蹋
後引申為不珍惜財物,揮霍無度。如白居易《養動植之物策》中批評“物暴殄而財乏用”,強調對資源的浪費。
成語擴展:暴殄天物
- 原意:殘害自然萬物(出自《尚書·武成》)。
- 現代用法:多形容浪費行為。例如:“隨意丢棄完好的食物,簡直是暴殄天物。”
使用注意
- “殄”易誤讀為“zhěn”或“liǎn”,正确讀音為tiǎn。
-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中,日常語境可替換為“浪費”“糟蹋”等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暴殄》這個詞是指浪費或虐待,也可以描述某物被破壞或毀滅的情景。它的拆分部首是⺆(丶)和攵(攴),并且總共有11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形式是「暴斂」。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暴殄」這個詞通常寫作「暴厯」、「暴巁」或「暴璉」。
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例句可以是:
1. 他的奢侈生活方式直接導緻了他財産的暴殄。
2. 對待動物應當愛護和保護,而不是暴殄虐待它們。
與「暴殄」相關的組詞可以是:
1. 暴虐:指殘忍和野蠻的行為。
2. 殄瘁:形容某人為了某事物而付出全部心血。
該詞的近義詞可以是「浪費」、「毀滅」、「虐待」等。反義詞可以是「節約」、「保護」、「愛護」等詞語。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對《暴殄》這個詞的了解需求。如果有其他問題或需要更多解釋,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