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隋文帝的意思、隋文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隋文帝的解釋

隋文帝(541-604) : 即“楊堅”。隋朝建立者。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北周宣帝皇後的父親。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後任丞相,總攬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興(今陝西西安)。5 * 滅陳,統一全國。在位期間,繼行均田制,擴大墾田面積,重編戶籍,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并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後被太子楊廣(炀帝)殺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隋文帝”是中國曆史上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帝號,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構成

二、人物生平

楊堅(541—604年),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原為北周權臣,後廢周靜帝自立,建立隋朝(581年),定都大興(今西安)。在位24年,統一南北朝分裂局面,結束中國近400年的割據狀态。

三、主要功績

  1. 統一全國
    589年滅南陳,實現中國大一統,奠定後續王朝疆域基礎。
  2. 政治改革
    創立三省六部制,簡化地方行政為州縣兩級,修訂《開皇律》,加強中央集權。
  3. 經濟文化
    推行均田制與“輸籍法”,重編戶籍,促進農業恢複;整頓貨币,興建大興城(長安前身),規劃對稱式都城布局。

四、曆史評價

其統治時期被稱為“開皇之治”,以政治清明、國庫充盈著稱。西方學者認為他是“對世界影響最深遠的中國帝王”之一,為唐朝盛世奠定基礎。但晚年因廢太子、傳位争議引發政變,據傳被次子楊廣(隋炀帝)所弑。

如需更詳細史料,可參考《隋書》或權威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隋文帝:詞義解析

《隋文帝》是指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即隋文帝楊堅。他在位期間,實行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得隋朝達到了繁榮的極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隋文帝》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阝(阜)和文。其中,阝(阜)部表示與城市、位置等有關的意義,文部則是隋朝的皇帝名稱。

根據筆畫數來拆分,《隋文帝》這三個字共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隋文帝》這個詞源自中國曆史上的隋朝,隋文帝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人物。在繁體中,隋朝和隋文帝的相關字都保留了傳統的書寫形式,未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曾有不同的寫法,對于《隋文帝》這個詞,古人可能采用了一些變體寫法,但主要結構和含義并未改變。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例句:隋文帝創立了隋朝,開創了中央集權制度。

組詞:隋文帝、隋炀帝、隋皇帝、隋時

近義詞:隋炀帝、隋皇帝

反義詞:其他隋朝皇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